擂鼓镇柯城—北川扶贫协作产业园(图片由擂鼓镇人民政府提供)

绵阳观察  付江

12月中旬,在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柯城-北川扶贫协作产业园里,忙了大半个月的擂鼓镇党委书记朱福勇终于松了一口气,看着产业园里一栋栋办公楼被“占据”,工人们不畏寒冷,干着手里的活,他的心里喜滋滋的。

朱福勇翻开手中的笔记本,从夹页里找到一张名片,随即用手机拨出号码:“李老板,厂房这边准备得差不多了,就等着你们入驻了!”几番寒暄后,朱福勇笑着挂断电话。

电话那头的李老板是不久前和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签约的一家农业公司。这家公司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将在擂鼓镇产业园区投资1亿元,生产高端牛肉等食品。

正在扩建中的永安智慧家居及物流产业园(图片由北川经开区经济发展局提供)

“像李老板他们这种大公司,我们以前哪儿‘请得动’哦。”朱福勇说的是实话,以往,乡镇出去招商,一年出去几十趟,谈10来个项目,劳神费力不说,到头来没有一个项目能够正式落地。“乡镇出面,实力上还是有点问题的,和人家企业谈条件的时候不硬气,别人提的要求我们还要犹豫能不能满足,大事情几乎做不了主。”

尴尬的局面在今年得到了解决。年初,北川经开区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背景下,以各园区的不同优势为基础,将改革与发展相结合,探索“园区+乡镇”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在辖区“七大专业园区”所在乡镇设立产业融合发展办公室,由乡镇党委书记兼任经开区党工委委员,乡镇班子成员兼任产业融合发展办公室主任。

也就是说,朱福勇现在不仅是擂鼓镇的党委书记,还兼任了北川经开区党工委委员。

这样一改,乡镇出去招商便有了“靠山”。有了意向项目,在与经开区领导共同研究、评审后,派出专业队伍进行洽谈对接,项目落地几率大大提升。“我们今年跟着经开区领导一起出去了五次,每次几乎都能谈成项目。”有了融合办,乡镇在招商引资上不再单打独斗,在项目落地上也有了总统筹和总协调,一些需要多个部门配合的事项也就有了保障。

“以前都是园区干,乡镇看。没想到现在乡镇也能参与到其中。”这是陈定培今年感触最深的一句话。陈定培是北川永安镇的副书记,也是该镇的融合办主任。他们镇上有一座智慧家居产业园。在今年以前,这个产业园区是由北川经开区负责管理,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以及最后的产值都跟当地乡镇府没有任何关系。

擂鼓镇柯城—北川扶贫协作产业园航拍(图片由北川经开区经济发展局提供)

在设立产业融合发展办公室之后,智慧家居产业园便归到乡镇管理。在设立融合办之时,经开区还下设了经济运行专员、项目投资专员、安全环保专员、招商引资专员等,为的就是让不太熟悉经济发展工作的乡镇能够尽快上手。

“最重要的变化就是我们现在能够对经济运行做到知根知底,企业的一些大动作我们也能够提前掌握。”陈定培说,变化远不止这些,下设的专员能够到经开区相关局顶岗锻炼,手把手教学,这样极大提高乡镇融办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也提升了服务水平。

其实,感受到变化不仅是乡镇工作人员。“以前各个园区发展目标不明确,鸡蛋鸭蛋鹅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而现在七个园区由经开区统一管理之后,就可以对各园区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进行明确定位。”北川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周丹告诉记者,七大专业园区纳入经开区统一管理之后,按照各个产业园区所处地理位置不同,资源优势不同,主导产业不同精准化招商,这样园区发展起来更加专业,优势便更加突出。

一系列数据也在证明着园区与乡镇融合发展后的变化:2020年,北川经开区规模企业达到50户,同比增加11户,而产业园区内企业由2019年底的62户,增加到293户。截今年至9月,各专业园区在谈招引项目个数及拟引资总额均同比超过去年。截至10月,园区49个重点项目,已完工重点项目25个,开工在建重点项目22个,开工完工率95.92%。

[川观快评]


一项“微”创新解决大问题

□尹勇

在乡镇设立产业融合发展办公室,乡镇班子成员兼任县经开区党工委委员,北川的这项“微”创新究竟解决了乡镇产业发展中的什么大问题?在北川采访时与乡镇和北川经开区干部交流中,记者逐渐找到了答案。

一是解决了招商引资落地难的问题。以前,乡镇出去跑招商,对方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大多涉及县级事权,特别是与经济发展相关的事权,乡镇一方面作不了主,另一方面协调起来跑的部门多,一时半会儿不一定能满足企业的诉求。让乡镇干部变成经开区党工委委员会,协调难的问题一解决,项目落地难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二是解决了“园区干、乡镇看”的“两张皮”的问题。在永安镇的智慧家居产业园一个新落地项目现场,当地干部现场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以前智慧家居产业园都归北川经开区管,但当这个产业园在永安镇,一遇到产业园区外的事情,比如与当地群众打交道,就必须要乡镇出面协调。这样,原本同一产业园的事情,就分成了两部分。乡镇出了力,又分不到产值,对自身的考核有影响,所以积极性也不高。而在乡镇设立产业融合办并配以“分利”制度,这种“两张皮”的问题就解决了。

三是解决了乡镇在产业发展中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据介绍,归入北川经开区统一管理的北川县七个专业的产业园区,分别落地在县城附近的五个乡镇。而这七个园区的经济总量,差不多占到了全北川县经济总量的近九成。基层干部给记者讲,北川乡镇的重点工作之前在“脱贫攻坚”,现在要全面转到产业发展上来,通过在乡镇成立产业融合办公室,充实了研究和推进产业发展的力量,提升了乡镇发展产业的专业化水平,逐步解决了乡镇产业发展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

北川的这个做法,还给人们以更深刻的启示:人,同样都是那些人;事,也同样是那些事。但是,行政机构稍作一下微调,甚至都几乎不用增加行政资源和行政成本,事情办起来就顺利了。这充分说明,只要坚持问题导向,打通阻碍基层干事创业的难点、堵点,哪怕是“微”创新,也能取得大成效。

相关链接:

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绵阳故事(1):一颗崭山米枣的命运

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绵阳故事(2):一元垃圾清运费是如何降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