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图片视频均由古井镇政府提供

绵阳观察 郭超英

“突突突……”12月9日,在三台县古井镇凯江村白亮亮的水泥道上,一辆一人多高的绿色拖拉机拖着车斗缓慢地行进着。“收垃圾啰!有没得垃圾?”驾驶员梁旭每到一户人家都会扯起他那像“炮仗”一样的大嗓门吆喝一声。

美丽新农村

“林大爷,你今天的垃圾还多哦!”梁旭跳下车,接过村民林道全手中的两大袋生活垃圾,一使劲,两袋垃圾在空中划出一道的弧线,稳稳落入车斗中。

“我还有可以回收的垃圾,要换积分。”在轰鸣的拖拉机车声中,耳朵有点背的林大爷朝梁旭吼道。

熄了火后,梁旭帮林大爷分好垃圾,称了重。“林大爷,你这些垃圾可以换31个积分,我帮你登记好了,你记得去超市换东西哈。”梁旭“趴”在林大爷的耳边说。

“晓得了,我自己晓得去换,你开车慢点哈……”林大爷朝梁旭叨叨个没完。

垃圾集中收集

“一周集中收一次,一次跑一天差不多能把全村的垃圾运完。”坐上驾驶座,梁旭兴奋地拍了拍方向盘说:“这个拖拉机可是咱们村的宝贝,农忙时换上旋耕机就能下地耕田,农闲时换上拖斗就能当运输车运垃圾,好得很咧。”

“没合村前,这台拖拉机可没这么‘风光’”,村临时党支部书记李建英说,原来的凯江村耕地面积少,旋耕机作业面积小,收费就比较高,每亩按地块大小远近收取80至120元不等。

农忙时拖拉机下田耕地

两项改革后,凯江村、桂花村、凯沿村三村合一,村面积扩大了,旋耕机作业面积也随之增大,每亩旋耕作业的费用降至80元,由于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以前村民每人每户要上缴3元的垃圾清运费,现在就自然降到了2元。

闲时村里的拖拉机换上拖斗拉垃圾

据古井镇政府相关人员介绍,为解决农村垃圾治理的痛点,他们以凯江村为试点,采取“群众出一点,政府补一点”的筹资法,将垃圾治理收费按程序纳入村规民约,按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每人每月1至3元的标准缴费,累计筹资6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各村生活垃圾治理。

秸秆回收

同时,对可回收垃圾按纸类、玻璃类、金属类、塑料类、有害类进行标识区分,并规定每斤干净纸类垃圾可兑换8个积分,每斤金属类垃圾可兑换4个积分,1个玻璃瓶、塑料瓶、废电池分别兑换1个积分,记者在环保超市公示栏内看到,从5积分到200积分分别可兑换铅笔、酱油、纸巾、洗衣粉(液)等生活物品,村民可直接通过积分兑换自己所需商品。

目前,古井镇有生活垃圾中转站3个,勾臂式垃圾转运车2辆,封闭式垃圾箱126个,垃圾房由204个锐减为95个,凯江村垃圾治理经验目前已在三台全县推广。

[川观快评]

 一元钱背后的美丽乡村治理经


□尹勇


到三台县古井镇凯江村采访时,镇上的领导被村干部带到村里去看当地干净美丽的乡村道路了。等镇村干部见到记者时,给记者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凯江村几十公里的水泥路边,看不到一点垃圾。记者也现场体验了一段,结果还真是这样!


这就让记者感到有些“意外”了。前些年某些地方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屡屡见诸报端,这给记者形成了“刻板印象”,然而在凯江村见到的干净美丽乡村,打破了记者的这种“刻板印象”。古井镇凯江村为何能做到?秘密就藏在当地探索的一种“环保积分制”。


这实际上是一种农村的“物业管理”模式。垃圾清运,是需要花钱的,住在城市小区的人都知道这个常识。那农村的垃圾清运费怎么收?凯江村走的并不是一条纯收费的办法,而是在“收入”端建立起多种模式,用可回收的垃圾换成“环保积分”,再用“积分”兑换一些日用品。政府花很少的钱甚至是不花钱,就实现了乡村的整洁、干净。


更有意思还在于垃圾清运费降价。凯江村、桂花村、凯沿村三村合一后,群众原本需要每月每人交的三元钱变成了两元钱。原因就在于从事“农村物管”的村集体企业的“生意”变好了,“业务”增多,效应增加。


这一道“加减法”,就产生出了古井镇凯江村一元钱背后的美丽乡村治理经。采访中,当地干部告诉记者,他们还在推动另一道“加减法”,通过引进企业让传统的秸杆变成青贮饲料,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力不说,还可以实现垃圾减量。


这些效应还不止于经济层面。采访完古井镇凯江村后,三台县一位县领导还告诉记者,村干部变成“农村物管”,老百姓愿意交垃圾清运费了,实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展现了党组织在基层的良好形象。


这,无疑给乡村振兴提供了最强大的保障。


相关链接: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的绵阳故事(1):一颗崭山米枣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