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0月30日,2024中华文化天府论坛在成都举行。在开幕式暨主论坛上,四川大学杰出教授霍巍以《三星堆—金沙遗址的价值》为题作主旨演讲。川观新闻记者整理并呈现其中部分精彩演讲内容,以飨读者。

学术界有两条著名的文化传播带,一条是由著名考古学家童恩正提出的“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另一条是费孝通提出的“藏彝走廊”。它们把东北、西北、西南连为一体,围绕中原形成了非常强有力的外网,我们可以通过成都、通过西南的通道,成为中国西部最重要的“出海口”。在这样一个文化交汇的宏大平台上,出现三星堆、金沙就不足为奇了。一方面,它们跟中原文明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它们又有长江上游文明的特质。

从宝墩到三星堆到金沙,在长江上游形成了不间断、连续性的文化统一体。长江下游著名的良渚遗址,长江中游著名的石家河遗址,在中华文明起源的历程中都曾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们最后都走向了衰落,并没有直接进入到夏、商、周三代文明。而在三星堆、金沙和宝墩,从4000多年前一直到西周和春秋,形成了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夏、商、周三代文明一个不间断的连续发展的体系,这跟长江中游和下游是明显有所区别的。

三星堆和金沙改写了中国上古青铜文明,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改写了过去世界对中国上古青铜文明的知识图谱。它们突破了传统的中国青铜时代器物群的景观,遵从礼制又有所创新,展现出人神沟通、天地相通的神灵祭祀背景。众多三星堆青铜头像,头型发饰各异,可能来自四面八方,我认为也体现出三星堆的国家已经形成了跨地域、跨族群的社会组织。这当中有神圣的宗教力量,有广泛的物质交流形成的精神网络,甚至不排除军事力量。

三星堆和金沙的例证,反映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它们的特征和区域文明演进的不同路径,对我们从中观察和认识长江文明的特质,尤其是观察在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条件之下,长江上游地区如何进入到文明社会,又是如何像涓涓溪流一般汇入中华文明的滔滔江河,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新材料。

从世界的眼光来看,三星堆和金沙为我们提供了文明比较、互鉴的最佳样本。

川观新闻记者 余如波 整理 向宇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