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裴玉松 文/图

“金宝村亩产1727.7kg、白草村亩产1735.4kg!”10月25日下午,听到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余韩开宗播报的两组魔芋测产数据,现场的种植大户不约而同鼓起了掌声。虽然与亩产2000kg的目标有差距,但在高温干旱、高湿度的气候下有如此产量已不易。现场参与测产的平武县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站站长徐婷估算,除去各种投入成本,每亩魔芋至少能给村民增收5000元。

魔芋测产会现场。

当天,由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牵头组织的魔芋安全高效种植技术现场观摩会议先后在平武县大桥镇金宝村、古城镇白草村两处魔芋基地举行,检验新品种“鄂魔一号”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实际产量。

平武县是山区农业县,受耕作环境、田间管理等条件制约,玉米亩产一般低于500kg。长期以来,平武县农户有种植魔芋的传统,全县高峰期种植面积达3万多亩。这几年,魔芋行情持续向好,今年商品鲜魔芋的价格已飙升至6.4元/kg。但因本土魔芋品种容易爆发软腐病带来减产,广大农户不敢种、产业规模不断萎缩。

能否寻找一条保障粮食安全、群众增收的双赢之路?从2021年开始,平武县联系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余韩开宗等专家,引进抗病性强的“鄂魔一号”优良品种,集成推广安全高效种植技术,推广“玉米+魔芋”间作套种等模式,探索一条产业发展新路子。

村民给记者展示丰收的魔芋。

随后,绵阳农科院组建魔芋专家团队开展研究,在引进优良品种的基础上,同步推进以高垄种植、增施钾肥、合理密植等为关键农艺措施的魔芋安全高效种植技术,控制软腐病发病率、降低魔芋种植风险。“魔芋与玉米套种的行距、种芋如何摆放等都有技术要求。”余韩开宗向记者举例。同时,绵阳市科学技术局、平武县工业信息化和科技局等相关科技管理部门选派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员前往生产一线帮助村民安全、高效、标准化种魔芋。

一个产业要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助力。今年,平武县安排财政安排魔芋产业发展补助100万元,按照200元/亩的补贴政策扶持产业,减少村民投入成本。同时,平武县在古城镇、大桥镇、水晶镇等6个试点乡镇通过培育大户的形式示范带动村民发展。大桥镇、古城镇两地新品种面积加起来超3000亩,占全县新品种面积约70%。大桥镇党委书记杜少林告诉记者,镇上将试点村的村支书培养为种植大户,然后带动大多数村民加入进来。古城镇镇长杨鑫也介绍,全镇培养了种植面积超30亩的大户27户,示范带动了150多户中小散户一起发展。

村民将收获的魔芋装袋,等待企业上门收购。

种出的魔芋,销路如何解决?每年,云南、贵州等外地的企业上门收购鲜魔芋。“好卖得很,挖出来就卖钱。”没有销售顾虑,古城镇白草村种植大户罗洪全将种植面积从3年前的110亩扩至230多亩。但在徐婷看来,未来,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是全县魔芋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去年,平武县招引一家省内龙头加工企业落地,补齐魔芋切片、精粉、休闲食品生产等加工环节短板。“走深加工路线,也是我们应对市场波动风险,增强群众发展信心的谋划。”她说。

平武县引进的加工企业,正对魔芋进行烘干、切片等初加工。

2025年,平武全县计划魔芋种植1.6万亩,其中,“鄂魔一号”新品种魔芋将扩大到6000亩。为此,绵阳市科学技术局、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平武县农业农村局、平武县工业信息化和科技局、平武县科学技术协会以及相关乡镇将积极行动起来,让更多村民加入到魔芋产业发展中来,种出好“钱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