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那么,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什么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要素优势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形成“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经济循环格局。随着国内外环境变化,此种格局赖以运行条件不复存在。基于对新时代统筹好“两个大局”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的高度认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明确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完整内需体系,强调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将其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手段和途径,推动高质量发展是目的,二者相辅相成。立足国内,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充分挖掘与释放内需潜能;联通国际,应对全球价值链重塑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争取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惟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才能夯实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才能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新发展格局构建以扩大内需为目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市场基石。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以满足国内需求为立足点,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一方面着力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把促消费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努力增强消费能力尤其是中低收入者消费能力,促进汽车、家电、家装等大宗消费;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培育数字信息、养老育幼、教育医疗等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另一方面着力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适度超前部署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卡点、脆弱点,持续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以自主可控、高质量的供给适应满足现有需求,创造引领新的需求。

新发展格局构建以做强实体经济为着力点,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产业依托。现代化产业体系既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也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向。现代化强国建设必须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农业领域,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强化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制造业领域,深入实施质量强国建设,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持续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行动计划,驱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壮大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产业,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服务业领域,注重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新发展格局构建以市场化改革为手段,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尤其是要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基础支撑与内在要求,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统筹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增强国内循环的内生动力。要加快完善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的产权制度,建立完备要素市场体系,健全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把超大规模市场的资源优势转化成高质量发展的竞争优势。要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着力推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领域的制度建设和监管,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高标准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进一步打造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

新发展格局构建以科技自立自强为引擎,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和平台载体,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健全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全国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的实验室体系,夯实科技基础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持应用牵引、整机带动,强化重大创新成果迭代应用。促进需求牵引、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全面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水平,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打造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

新发展格局构建以推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为抓手,为高质量发展拓展空间。只有实现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生产力布局,国内大循环的空间才能更广阔、成色才能更足。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农村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稳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深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深度融合,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力度,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不断提升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平衡性。

新发展格局构建以制度型开放为助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与突破点。构建新发展格局意在扩大内需基础上将制度型开放作为切入点,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为此,需持续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深化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高端要素集聚,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和中西部、东北地区。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循环创造条件。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赵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