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启动2.15万亿拆迁项目”“成都大规模拆迁,有人一夜暴富”……

近来,几张有鼻子有眼的“拆迁地图”在网上疯传,显示成都多地都在进行拆迁,还有网民声称“获得赔偿款超千万”。而经有关方面调查,这是一则利用AI软件生成的虚假信息,目前,4名造谣者已被公安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相关报道:警方通报“成都天价拆迁”:闫某某、徐某、陈某、范某某被查获!)

紧急辟谣、依法惩处,这场闹剧虽已告终,但暴露出的AI造谣猖獗问题令人警醒。从“某地发生爆炸”等突发“新闻”,到AI配音恶搞玩梗,再到AI换脸招摇撞骗,真假难辨的信息颠覆着“有图有真相”的传统观念,低价量产、深度伪造式造谣防不胜防。此前有媒体爆料,有的MCN机构在最高峰时,一天能产出4000至7000篇AI假消息,全程基本不需要人工参与。

技术没有原罪,关键看使用者持何种动机与理念。在流量就意味着变现的今天,为了所谓的点击率、关注度、转发率,一些人“流量不够、谣言来凑”。如果说过去造谣还考验着现编“小作文”的能力,到了“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的AI2.0时代,造谣变成了动动手指就能实现的简单操作。只需输入关键词,AI就可自动朝着惊悚、对立的方向无限夸大,甚至实现精准分发,让人细思极恐。

近些年,有关方面打击网络谣言力度不小,造谣者当然要受到惩处,平台同样不能置身事外。现在很多平台纷纷升级AI算法、部署AI生态,那么主动净化内容、清理垃圾,利用技术跑赢技术的步子更要跟上。各平台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不能总想着“先污染后治理”,有必要拿出有力手段清除杂草,这是其应该担起的责任与义务。

AI技术越来越“比人类更懂人类”,其如法炮制的谣言不仅比真相更新颖,还更能煽动情绪,给治理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此,我国已颁布实施《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有关部门不断依法亮剑,快速发布调查和处置结果。而面对谣言的精准化传播、智能化扩散,更关键的还是借技术对抗技术、用魔法打败魔法。比如,优化算法推荐、日常监测、信息把关等网络技术,让更多真实有价值的内容跑在谣言前头;再如,抓住谣言传播的关键周期,及早切断传播路径。

AI时代,“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绝非一句口号,面对鱼龙混杂的信息,每个人都应坚守基本的审慎和理性,小心小心再小心,免得被人牵着鼻子走。

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评论员 高源【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监制:张力

编辑: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