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 泸州观察 郭荞璐

10月16日,走进江阳粮食储备库,只见一排排粮仓整齐耸立,偌大的库区内却少见人影。“我们人手虽然不多,但粮食都在我们的视线范围内。”储备库经理李俊笑着说道。

入库检查(张红 摄)

原来,粮食储备库有自己的“眼睛”和“大脑”。

“眼睛”在高处。跟随库管员的脚步,沿着粮仓外部的侧梯,爬上约两层楼高后,来到了粮仓入口。打开仓门的瞬间,一股带着凉意的稻香味儿扑面而来,眼前一片金黄。“别看上面薄薄的一层,其实整个粮堆有五六米高。一个仓能存放好几千吨粮食。”库管员介绍道,每栋仓房内都有专门的监控系统,21个高清摄像头可以清晰监测到仓内每一个角落。“我们可以在系统上控制摄像头360度转向监控,随时随地都能查看粮食储存情况。”

抽检化验(张红 摄)

“大脑”是核心。走进储备库的信息指挥中心,一块满是数据、图像的大屏映入眼帘,每一个粮仓信息都有明显的标识,这是新启用的政策性粮食购销监管系统。旁边的一排办公位上,工作人员正移动着鼠标进行演示,点开一间粮仓标识,温湿度检测、虫害检测、气体检测等数据都一目了然。

“现在坐在办公室就能知道仓内的数据和变化趋势,一有异常,系统就会发出警报,我们可以立马查看异常点,进行原因分析,再进行针对性的处置。”李俊说,通过这一系列的科技运用,工作人员可以24小时查看粮库仓内、仓外实况,同时借助大数据分析、对比,可对粮情变化趋势进行智能预测和预警,真正实现了粮食“看得见、管得住”,实现科技储粮、绿色储粮。

智能监管(张红 摄)

得益于低温库改造工程和智能信息化监管系统的实施使用,如今的江阳粮食储备库已形成“秋冬季揭膜通风,春季隔热密闭,夏季控温降温,虫霉防治贯穿始终”的绿色智能储粮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粮库储粮科技水平的提升。

泸州是农业大市、产粮大市。近年来,泸州市牢记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坚持科技赋能,提升绿色储粮水平。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泸州已建成绿色低温仓容60万吨,全市11个库区、156个仓间实现全覆盖智能监管。通过积极推广粮情测控、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谷物冷却“四合一”储粮技术,储备粮从入库到出库的综合损耗率降至0.4%。

当前,泸州正在抢抓国家粮食物流核心枢纽机遇,加快创建国家现代粮食物流产业示范园,粮食流通量达到474万吨,进口粮中转量达146万吨,成为长江上游最大进口粮集散中心。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深入贯彻落实《粮食安全保障法》,坚持“产购储加销”全链条协同发力,持续推进节粮减损,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构建粮食安全战略腹地作出“泸州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