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民宗宣  图片由四川天府新区华阳街道安公社区提供

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党中央、国务院授予352个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我省包括四川天府新区华阳街道安公社区党委在内的11个集体受到表彰。安公社区占地面积0.4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1.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82人,涵盖22个民族。该社区党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实践“五六民族工作法”,着力构建互嵌式社区环境,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绘就了各民族共建共治共享幸福美好家园的“安公画卷”。

安公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阵地。

“五线发动”建好社区团结大家庭

“五六民族工作法”的“五”,是安公社区党委通过党员线、自治线、志愿线、社团线、服务线的延伸交织,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区环境,促进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汇聚各民族团结奋进的强大合力。

安公社区举办“蓉城一家亲”民族团结进步文艺汇演。

曾经,这里各族群众之间走动少,交往交流少。安公社区党委实施“五线发动”后,组建了7支志愿服务队、开展104项多元化公益服务,引导485名各族群众成为社区自治骨干及志愿者,将大家充分凝聚在一起,让社区互嵌共融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来自贵州省黔东南州的侗族退休老党员彭恩远,如今定居在安公社区,他主动担任“微网格员”,自发参与社区发展治理。每当居民对小区工作质疑时,他总是耐心解答。他说:“在社区党委引领下,我真正感受到大家民主协商给社区带来的巨大变化。社区就是个大家庭,社区党委是大家庭里的主心骨,每个人都想为这个大家庭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在安公社区是一种常态,各族群众都自觉参与到社区治理和服务中来。小到为居民解决停水停电,大到参加抗洪抢险,各族群众都紧紧围绕在安公社区党委身边。2021年夏天,成都突降暴雨,社区出现严重内涝,藏族居民阿奇二话不说就加入防汛抗洪中,奋战至天明。他说:“只要社区需要我,居民需要我,我随叫随到。”

正是在安公社区党委的“五线发动”下,各族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民参与社区治理与服务,共同坚守民族团结这一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安公社区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中华民族一家亲 和善同行益起行安公慈善艺术周主题活动”。

“六大平台”建强基层神经末梢

“五六民族工作法”中的“六”,是安公社区党委搭建的自助互助服务、交往交流交融、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关爱救助、就业创业支持、互嵌式发展“六大平台”,为各族群众在安公社区安居乐业提供有力支撑,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安公社区组织羌绣非遗传承人在民族之家现场表演羌绣活动。

近年来,安公社区党委组织开展自助服务活动近百场,受益群众约2000人。打造社区民族之家、天府书院、民族文化博物馆、蓉城一家亲剧场等“文化+科技+智能”的群众活动场景,孵化培育歌舞乐器、文化体育等各类社团组织23个、成员655人。建立红石榴权益维护中心、红石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红石榴发展联合会,为各族群众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务、就业创业培训等,累计调解处理实事1721件,解决各族群众就业年均1100人次,带动相关民族地区跨区域产品互助销售额200万元。搭建安公关爱APP、红色公益走廊等线上线下众筹平台,设立红石榴社区慈善基金,年募集服务资金60余万元。

安公社区居民在社区民族创意工坊进行创作。

“社区党委鼓励各族群众发挥自己的作用,在这里,各族群众能感受到被爱、被尊重,重新定义自己的人生,找到满意的生活方向。”羌族居民黄穆杨子说。2020年搬到安公社区后,她通过社区党委搭建的就业服务平台,成为社区的心理社工,为社区居民提供家庭教育指导以及心理咨询服务。

安公社区党委立足基层,搭建起的“六大平台”,将社区从过去的“一根针”变成了现在的“一张网”,着力解决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产生活问题,真正兜起居民的幸福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