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王成栋

“能详细解答下有机肥的推广技术不?”在参观绵阳市梓潼县文昌镇龙口村的有机肥施肥现场时,自贡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林海和技术员聊起了家常。

此前,他在参观四川省田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有机肥生产线时,在笔记本上记满了整整三页纸。重点,也是有机肥。

寒露之后,四川迎来小春播栽高峰时段。10月12日,全省2024年肥料管理工作培训会在梓潼县召开,这也是时隔五年后四川再次召开全省性肥料管理领域工作会议。在会上,有机肥的推广和使用成了热门话题。

有机肥缘何成“新宠”?

化肥减量仍是转型升级趋势,而粮油增产稳产迫切需要新型肥料

众人为何关注有机肥?

在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刘代银看来,这既是种植业转型的趋势,也是稳产量的诉求。

先看趋势。合理使用化肥,是保证土壤肥力和农产品品质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国家层面始终把化肥减量摆在农业投入品管控的重中之重。2022年,农业农村部出台了《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优化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结构,推动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现稳中有降。同时,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中,也把化肥污染作为重点关注问题之一。

作为农业大省,为完成化肥减量目标,此前四川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联合新型经营主体共建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过去三年,全省建设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示范区737万亩。同时,省级制定发布主要粮食作物氮肥定额施肥意见,并印发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手册。

目前,四川化肥使用量已连续10年实现了负增长。

一边是化肥减量仍在持续,一边是粮油作物稳产增产的迫切需要。

“肥料是粮食的‘粮食’,是稳产增产的保障。”刘代银说,过去几年的复垦复耕后,借助扩大种植面积来带动粮油作物增产潜力越来越小。由此,四川必须把稳定增加单产作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重要抓手。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种了半辈子田的成都种粮大户周家林说,化肥减量是大势所趋,如何找到传统化肥的替代品已是迫在眉睫。

在此背景下,低能耗、高效益、污染少的有机肥,成为肥料更新迭代的宠儿。

价格太高咋破解?

就地取材变废为宝,集成使用施肥新技术和新模式

那么,有机肥能否承担起重任?

培训会上,问号逐渐拉直。在梓潼县文昌镇龙口村,当地使用有机肥的水稻,每亩产量650公斤左右。再往前,该村的油菜籽、小麦亩产分别达到210公斤、320公斤。这些数据,均高于全省平均值。

梓潼县委农办有关负责人说,从当地多年实践来看,在使用量和产出量两个维度,有机肥都拿出了优异的“成绩单”。

优异表现打底,省级部门也在为有机肥推广开足马力。此前,四川率先制定了省级商品有机肥料主要评估类原料安全性评价指导意见。

2021年至2023年,全省累计发放有机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等省级肥料产品登记证480余个,总数位居全国前列。至去年底,全省登记备案肥料产品生产企业共有767家,其中能生产有机肥料的企业245家,占比超过三成。

在一派火热形势下,不少参会者却怀有顾虑:有机肥的价格,较传统肥料更高,如何提高农户使用意愿,成为现实的阻力。

如何破解?

梓潼县给出的答案是:构建本地有机肥供应链,同步创新施肥方式方法、推广社会化服务,在有机肥生产至推广的全链条压缩成本。

在梓潼县,四川省田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线,每年可以将全县30万吨畜禽粪污转化成10余万吨有机肥,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同时,缩短了有机肥的供应空间距离,降低了有机肥的流通成本。同时,推广有机肥与种子同播等新技术、依托社会化服务组织实现施肥机械化,减少人力投入。

在龙口村,前述“组合拳”,让每亩土地每年种粮成本减少100元,大大超出了使用有机肥带来的新增成本。

“下一步,我们会总结各地的经验做法,做好有机肥的审定、推广和使用,从农业投入品本身完成绿色化转型。”刘代银说,接下来,四川将力争把更多的畜禽粪污变成恢复土壤肥力的有机肥,以稳定全省粮油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