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中到高中,孩子起得越来越早,睡得越来越晚,现在的上学时间合理吗?”近日,有家长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反映,孩子上高一后睡眠时长骤减。学校要求学生7:25前到校,孩子每天6:15就得起床,但21:00才结束晚自习,回家洗漱完再写作业,到23:00左右才能睡下。“尚在发育期的孩子每天只能睡六七个小时,长期下去担心对身心发展有影响。”

一位家长介绍,其孩子小学四年级后写作业基本到24:00。

日前,

广州日报求学指南发布调查,

逾270位受访者中,

近65%的受访者认为

孩子当前学校要求的到校时间太早了,

26%的受访者认为合理。

现状:小学到高中越起越早 越睡越晚

此前,

教育部曾发布通知明确,

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

中学一般不早于8:00。

而据了解,

广州有初中要求学生7:30前到校,

高中生更早。

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

今年1月,广州市教育局公布了《广州市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提出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每天睡眠9小时,高中学生每天睡眠8小时,也提及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因升学压力传导的课业负担。

今年9月,广东省教育厅对外公布《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实施办法(2024年版)》,其中再次明确,要合理安排学校作息时间,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

相较于小学阶段,中学阶段关于上学时间的争议更大。在调查中,约68%的受访者认为初中生的到校时间定为8:00之前较为合理,认为定在7:50或7:40前较为合理的受访者各占一成左右。45%的受访者认为高中生的到校时间应定在8:00之前,17%的受访者则认为应定在7:30之前。

受访的中学生反映,

初高中的到校时间普遍处于

7:00到7:40的区间内。

一名番禺区初中生表示,其学校要求住宿生6:15起床,7:15前到教室,走读生则须在7:20前到校。在番禺区某学校住宿的高二学生表示,学校要求7:00到班早读,“且老师要求我们都站着早读”。海珠区一名高二学生介绍,其学校要求7:25开始早读,8:00开始上第一节课。

有中学生指出,小学一般位于家附近,但到了中学阶段,很多学生要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去上学,学校离家越来越远。所以在预留了返校路途时长后,一般学生到了高中都要起得比初中还早。

一名高二学生介绍,其学校以住宿生为主,一般要求晚上11点关灯,早上6:15起床,7:00到班。她对记者表示,由于其学校学生的总体成绩水平远低于其他学校学生,考虑到高中的学业压力,她认为学校要求更早到班是合理的。尽管身边同学也会在课堂上犯困,但经过小憩,一般精力都能较快恢复。

“孩子在生长发育期,睡眠质量很重要。但即便推迟了上学时间,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也没有变。”有家长认为,学生睡眠不足的问题不在于上学时间过早,而在于学生作业量过大,学业任务重,晚上一般无法早睡。有初中阶段的受访家长提及,学校要求学生都在7:30左右到校,但在她看来,初一、初二学生不应和初三学生的到校时间一致。她更希望能保障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充裕的早餐时间、从容的上学时间。

从小学到高中,

与越起越早相对应的是,

学生越来越晚的入睡时间。

一位家长介绍,其孩子从小学四年级后写作业基本到24:00,“作为家长看着都累。”到了中学,学科数目骤增,有的中学生写作业直到午夜才躺下。

有高中生反映,其身边有同学选择靠咖啡提神。特别是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时,学生更需要集中注意力,“脑子不够用,就得喝咖啡。”

早读、早自习、提早到校交作业……有家长提出担心,到校时间越来越早,孩子有时为了多睡10分钟,连早餐都没时间吃。学生成了教室中的“特困生”,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反而达不到高效的学习效果,成了恶性循环。

广州日报资料图

专家:睡眠剥夺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认知功能

睡眠对促进中小学生大脑发育、骨骼生长、视力保护、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据媒体报道,《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群体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仅为7.74小时。睡眠不足,给青少年成长、发育、心理健康造成困扰。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睡眠与节律医学中心主任刘亚平教授指出,每天只睡六七个小时,对高中生而言是明显不足的。

他介绍,人体发育在不同年龄段需要的睡眠时长不同。例如对刚出生几个月的婴儿而言,每天需要14至17个小时用于睡眠;1至2岁的孩子需要11至14个小时,学龄前儿童则是9至11个小时。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的指导意见,中小学生一般需要8至1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但即使处于同一年龄段,由于遗传背景、生活方式等因素的不同,不同个体对睡眠时长的需求也可能有很大差异。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拥有充足睡眠?刘亚平教授指出,若学生一觉醒来,没有明显的体力或精力上的恢复感,白天困倦、哈欠连天、容易打瞌睡、注意力很难集中,或感到记忆力减退,那么很有可能是睡眠不足。

刘亚平介绍,其之前所在的团队曾进行过一项有关学生睡眠健康的研究。研究发现,父母的晚睡习惯、电子产品的使用、作业量过多和上课时间过早等,都是引起青少年睡眠不足的因素。

“大部分青少年的生物钟偏向于‘晚睡晚起’,即学生可能在晚上更容易兴奋、有干劲,在夜间12点前较少困意。但目前学校的上课时间则比较早。”刘亚平介绍,其团队与两所中学合作,将早上上课时间推迟了15分钟。这两所学校将上课时间推迟15分钟后,团队在随访中发现,学生的睡眠时间多了3分钟,相较其他没有推迟上课时间的学校的学生,睡眠时间总体上则多了10分钟。最终研究结果显示,即便只是多睡10分钟,对学生而言也大有益处,例如该两所学校学生的情绪评分更好,出勤率更高,病假率更低。

针对部分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担忧,刘亚平表示,从目前多项研究结果汇总来看,青少年睡眠不足可增加55%的情绪问题风险。“青少年学生的大脑正处在趋向成熟的重要阶段,良好的睡眠是其健康发育的重要保证。学生每天需要有充沛的精力去应对新知识的学习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需要他们发挥认知、行为等多方面的能力。而睡眠剥夺会影响青少年整体的身心健康和认知功能,例如引起情绪不稳、动力不足、精力涣散、兴趣减退、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问题,进而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比如无法胜任学业任务,力不从心,有可能产生焦虑、担忧、失落等情绪,乃至产生厌学心态。”

“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长期睡眠不足都会引发系列问题。”刘亚平提醒,长期睡眠不足会明显降低免疫力,还可能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风险。在部分儿童中,睡眠不足还可能引起过度活跃、静不下来,以及物质滥用等行为问题。

此外,刘亚平指出,学生在周末“补觉”是睡眠不足的常见表现。周末“补觉”并不能完全弥补平日的睡眠不足,更应重视每天的睡眠时间。研究表明,睡眠剥夺会引发体内激素水平改变,例如皮质醇连续升高,还会引起平均血压升高。“即便我们在周末两天睡眠充足,此时皮质醇或血压水平会趋近正常,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因此,睡眠不足的不良影响需要一个长期的恢复过程,我们需要持续保持充足的睡眠来保障我们的身心健康。”

经验:有学校公示每天作业量

一位小学家长认为,目前小学低年级上学时间太早,放学时间也太早,导致孩子早上睡不够,放学则无人接,十分尴尬。其建议,小学1至3年级延迟到8:30上课,上午安排3个课时,下午安排2至3个课时,既让孩子睡够,又不至于下午放学太早。也有小学家长提出,孩子是不得不提早到校,“一是要提前静下心来迎接课堂,二则是因为要在上课前交齐作业。”

海珠区一所小学介绍,该校一般要求学生在8:20之前到校。学生在8:20至8:50之间进行大课间活动,8:50正式上第一节课。从开学到现在,该校尚未发现学生出现上课打瞌睡的情况。一般学生午休起来容易“睡不醒”,因此该校会在下午第一节课开始之前安排学生做课间操和眼保健操。此外,该校从作业管理入手来保障学生的睡眠时间,包括公示各班的作业量,由班主任协调统筹学生的作业量;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的作业量控制在1个小时之内。

但也有家长表示,孩子睡得太晚并不一定是因为学校作业太多。家有初二学生的余女士表示,她家孩子每天在学校托管到6点半,作业在学校基本上能完成的差不多,回家只用做一些听力、对答案等,除非有作文之类的作业会晚一些,但有时候孩子还是会磨蹭到10点半以后才关灯,入睡估计要到11点。她认为,孩子睡得越来越晚主要还是时间观念和做作业效率不够,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做好时间管理和效率提升。

龙女士是一名三年级学生家长,新学期开学后,一直为孩子“晚睡”问题而焦虑。“经常做作业做到10点,有时10点半,但真不是学校的问题,是孩子对自己时间安排自主性、自律性不足的问题。”她说。”比如周一,晚上七点开始做作业,中途休息15分钟,8点半开始检查作业,孩子认为自己都做完了,但一检查却发现这没做那没做,一轮修改订正操作下来,9点半前能完成是非常理想的状态了,有时发现她不会的知识点,再讲解复习一下,10点结束。昨天晚上,老师布置了小作文,等她写完,抬头一看就是10点半了。“

龙女士认为,孩子作业做得晚并不是学校的作业量有多大,更多是因为以前读一、二年级没有书面作业,孩子缺乏笔头锻炼,现在升上三年级需要一段适应期,”没办法,现在只能熬着,等她适应过来,我自己也在不断地摸索各种让她提高效率的办法,比如每做完一项作业记下时间,或者是设置作业时间,提前完成就有小奖励这样的鼓励办法。“龙女士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欣潼、魏丽娜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黄紫玮

扫码观看

广州日报视频号

每日热点实时更新

点赞

分享

在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