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余如波 郑志浩

国庆前后,四川文化元素为首都北京装点出一抹亮色。

自9月14日亮灯以来,“京彩灯会”2024年北京中秋国庆彩灯游园会在北京园博园持续举行。截至目前,已吸引33万余人次入园观灯。这是自贡彩灯时隔36年后,再次亮相京城。

获得“文华大奖”的川剧《草鞋县令》同样再度进京,参加“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新时代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讲述四川故事,演绎巴蜀人文情怀,展示四川川剧保护传承成果。

“京彩灯会”门口,游客纷纷举起手机拍照留念。川观新闻记者华小峰 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举旗定向、正本清源。四川文化持续“走出去”的铿锵步伐,不仅是我省持续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见证,更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川视察,对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一年来,四川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着力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新高地,不断推动巴蜀文化绽放时代光彩,在现代化建设中激活传统文化更大价值。

扛起赓续中华文脉的历史重任

国庆大假期间,三星堆博物馆再次开启“人从众”模式。9月30日,三星堆博物馆国庆假期日间门票已售罄。为满足游客需求,三星堆博物馆在此期间实行夜间延时开放服务,每天下午进行延时票线上预约。

游客近距离观赏三星堆新馆展品。川观新闻记者 吴聃 李强 摄

2023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时指出,“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响的,展现了四千多年前的文明成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等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考古实证”,并对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提出要求。

牢记殷殷嘱托,一年多来,三星堆考古和文博工作者在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修复、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在三星堆遗址真武宫地点发现玉石器作坊,对认识三星堆城址的功能布局与手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化学材料脱水加固和微生物加固两种方法,让新出土大量象牙基本满足未来在博物馆展出条件;三星堆博物馆文创馆已设计开发三星堆元素文创产品1700多种,年销售额近2亿元……

连续两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川视察,走进眉山三苏祠博物馆、翠云廊古蜀道和三星堆博物馆,对文化传承发展念兹在兹:“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

如何准确把握巴蜀文化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地位作用,扛起赓续中华文脉的历史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出了题,四川要答好卷。

一方面是搜集整理,研究阐释。今年6月,三苏文化大数据库上线,全面整合三苏文学作品、学术论文、数字图书、三苏祠珍藏文物等12.5万条,用户可通过网站、小程序、官微进入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追寻“三苏”足迹。一个月后,蜀道研究成果发布暨专家学者蜀道行活动在广元举行,王子今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通过行走蜀道、发布蜀道研究最新成果、举行蜀道文化交流座谈会等形式,深入挖掘蜀道文化遗产价值,推进蜀道系统性研究,讲好蜀道故事。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供图

另一方面是活化利用,传承发展。大型原创话剧《苏母》在京首演,在苏母劝夫以进、教子以学、持家以富的故事脉络里,展现“三苏”背后的女性力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文艺名家走进四川广元等地,深入蜀道重要遗址展示地、重大事件发生地、历史名人行经地采风,创作主题文艺作品,展现蜀道文化独特魅力;“雄关古道 经纬中华——大蜀道上的天地人与中国精神”特展亮相四川博物院,展现蜀道蕴含的博大内涵,见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进程……

不忘深切关怀,四川正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更强的历史自觉,着力推进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讲好新时代文化传承发展故事。

让文化保护传承的力量更加充盈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赓续历史文脉中推进文化创造,在传承中华文明中推动文化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在规律,提出了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和原则方法。

一年来,四川围绕“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川渝地区文明进程研究”等重大项目,持续开展考古调查,实施皮洛、三星堆等重要遗址考古及研究;开展多学科、跨领域综合研究及科技联合攻关,以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深化理解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统筹抓好系统保护、法治保护与试点保护,汇聚起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合力:修订《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自贡市恐龙地质遗迹保护条例》《绵阳市历史文化遗址保护条例》,以法治护航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等工作,联合陕甘渝三地启动“考古中国”蜀道考古研究项目,联动重庆市建立川渝石窟保护研究中心,深入探秘巴蜀文化宝库中更多的宝藏矿藏;印发《四川省加强石窟寺联合保护工作方案》《四川省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联合保护工作方案》《全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三年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6年)》,文物保护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视线从物质文化遗产转向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300多年发展的川剧,如今有了更加鲜活的模样。今年9月1日,《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重庆市川剧保护传承条例》同步实施,共同推动川剧保护弘扬、创新出彩。9月14日,第六届川剧节暨四川省第二届川剧汇演活动拉开帷幕,在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机制下,在川渝两地同时举办,一个个精彩故事、一段段优美唱腔,博得观众满堂喝彩。

第六届川剧节暨四川省第二届川剧汇演开幕现场。川观新闻记者 吴枫 摄

“影视川军”同样蓬勃发展。今年电影国庆档赛道上,两部“四川造”电影《熊猫计划》《浴火之路》成绩亮眼,以大胆创新的剧情设计、颇具新意的类型融合,营造出“川味”合家观影氛围。电视剧《走向大西南》火热收官,创下近年来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收视率新高;爆款网剧《边水往事》以独特美学风格火爆出圈,成为今年暑期档网剧的黑马。

传承发扬巴蜀文化,“文艺川军”奏响创作华美乐章,一大批具有四川特色、高扬主旋律、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文艺精品力作相继推出,推动全省新时代文艺创作迈上新台阶,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塑骨》摘得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奖;话剧《苏东坡》亮相第八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羌人六获得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熊焱荣获第五届茅盾新人奖,严曦拿下空缺两年的“银河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四川文艺创作者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勇攀文艺新“高峰”。

“两效融合”持续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进文化数字化,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经济发展增动能增效益、为旅游休闲增内涵增魅力、为城乡社会增正气增活力。”文化创新的活力持续涌动,四川大力塑造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以高质量文化供给更好服务美好生活、构筑精神家园,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持续丰富文化惠民乐民的渠道和形式,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文化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截至目前,四川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4个、示范项目8个;拥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62个、“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340个;平均每年开展戏曲进乡村1.4万余场次。

今年,四川省“天府百姓大舞台”活动陆续在四川多地开启汇演,呈献了一场场精彩的群众文化盛宴。作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全新品牌,这一舞台将在3年时间里持续扩大四川基层优质文化产品供给。

电影领域,四川举办“龙跃光影 火红迎春”惠民观影季活动,开展“千万礼包惠大众、百万团购促消费、十百千万公益行”三大活动,带动票房增长1500余万元,惠及观影群众60万人次。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百花影展”续写电影为人民的时代篇章,设置160多个露天公益放映点,以城市为背景、星空为天幕搭建起电影与群众的桥梁。

8月4日下午,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入场仪式举行,众星云集。川观新闻记者 吴枫 摄

推动社会、经济“两效融合”,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是推动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重要途径。一年来,文化与经济、科技、旅游融合发展动能澎湃,四川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

以文化产业为抓手,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批领军企业脱颖而出。深入挖掘巴蜀文化的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有限公司第13次登榜“全国文化企业30强”;“2024·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中,以视觉科技助力文化遗址数字文旅项目建设的成都力方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名列其中。

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初见成效,全省文化数字化建设实现破局起步。四川游戏创新发展中心不断延伸服务触角,游戏产业总营收突破600亿元;“时代光影 拍在四川”一站式影视拍摄服务体系建立,吸引全国视听资源向四川集聚;成都市都江堰沉浸式文旅元宇宙数字平台项目、广元市剑门关“智游剑门”全域旅游平台、行者AI成都AIGC沉浸交互式数字展……在供给侧一端,文旅、娱乐、展演等纷纷搭上“数字快车”。

四川文旅在“跟着音乐去旅行”“跟着美食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中破圈前行构建新业态、新场景。今年以来,四川文旅经济总体保持健康发展态势,前8月全省旅游消费总额5010.01亿元,接待游客4.89亿人次,同比增长2.66%。其中,“一场演出带火一座城”等文旅新体验呈现火爆态势,前8月全省审批引进营业性演出17362场,票房收入25亿元。

谱写文明交流互鉴新篇章

10月6日,上映一个月的《里斯本丸沉没》票房累计突破4000万元,更以各平台均超过9分的评分,成为今年国产院线电影的一股“清流”。这部由川籍电影人方励担任制片人并执导、峨眉电影集团参与出品的佳作,还将代表中国内地竞逐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国际影片。

电影《里斯本丸沉没》海报。片方供图

正如方励所言,“它能打动人是源于真实情感的力量,超越了国别和种族,跨越了时间和空间。”一年来,四川积极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展现四川品格的优秀文化。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今年8月,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成都举行,现场发布的《“一带一路”媒体合作成都倡议》提出,“随着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要更进一步发挥媒体合作的文化交流互鉴作用”,“讲好促进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的故事”。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主会场、三星堆博物馆、绵竹年画村、广元昭化古城、峨眉山……本次论坛联合采访调研行期间,海外媒体人亲身感受大美四川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和平与外交研究所所长穆罕默德·阿西夫·努尔感叹道,中国政府非常重视传统文化,中国百姓尤其是年轻一代很热爱他们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里的大熊猫在吃竹子。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供图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推动四川文化精品“走出去”,打造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四川多向发力,成果丰硕。

2023年9月,四川成功举办首届金熊猫奖评选活动,吸引来自五大洲104个国家的7000余部作品参评。今年,以2024年5月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8月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9月2024北京文化论坛等为契机,金熊猫奖全力展开推介。

“在这个文化多样性的时代,电影应该达到更大的目的,反映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情感愿望,培养文化和精神价值观。”2024北京文化论坛金熊猫影视文化沙龙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希望,金熊猫奖能让全世界的电影创作者获得启发和灵感,取得更大成功。

今年举行的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以“深化文明互鉴,合作共赢未来”为主题。现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中国高铁前沿科技出版工程”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四川人民出版社熊猫出版中心发布首批出版成果、《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新书推介会暨版权输出签约仪式等活动举行,充分展示四川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坚定文化自信,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借鉴吸收其他文明的先进成果,四川正积极推动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共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