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18岁出门远行

从澳大利亚来到并不了解的中国

结果“一见倾心”

从此开启

长达20多年的“中国情缘”

本期《晶报10分钟》

继续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第七书院院长金江先生“面对面”

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

第一次来中国纯属‘偶然’

米鹏民:像金院长这样一个面孔,中文讲这么好,大家首先好奇这个,您就给大家先介绍一下,您的中文是怎么样学过来的。

金江:其实我对中国这个国家以及文化、语言,我真正了解到什么叫“缘分”,我是高中毕业以后,我本来要休一个叫做gap year(间隔年),就是西方人,澳大利亚人有一个传统,高中毕业以后你不要立马去上大学,你走出去看一看。

我本来是想去欧洲,当时我的一个哥哥,就是我的二哥,他在山东教英语,然后他说正好你这次买机票的时候,可以买一个来中国的机票,顺便来看,我就想为什么我一定要来中国看一看,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不太了解(的)这么一个地方,但是我哥哥挺不容易的,因为他那个时候在淄博,2002年的时候,我还不到18岁,1月份的时候很冷很冷,然后从澳大利亚夏天过来(北京),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么冷的一个天气,然后第二天我哥哥带我去爬了长城,那个时刻我就被感染了,因为就感觉我在中国长城,我看到周围都是雪,多么浪漫,多么伟大的文明,多么伟大的文化,然后就决定了,我就不去欧洲了。

米鹏民:你当时肯定还不知道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

金江:所以真的是缘分了,我就继续在淄博,当一个普通高中的英语老师,那个时候学了简单一点的中文,然后我回澳大利亚以后,我上大学选择了叫国际关系,一定要学一门外语,我就毫无疑问选的是中文,然后本科期间我也有机会来清华大学念书。当时我面临了非常大的一个问题,我要学语言,你怎么去学,怎么也得跟当地人交流,但就是说当时(留学生和留学生住在一起),所以我每天上课可以学,但是我下了课以后,我周围都是一帮老外,那我怎么去学,对不对,所以当时我就反对,不同意住在学校里边的宿舍,我去一个很普通的老百姓的小区里边,自己租了一个房子,也不错,最起码我买菜的时候,我邻居都是中国人,我可以练习一下口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仅仅是语言,任何一个东西只要是你喜欢,你都可以做得很好。

米鹏民:金院长您这个名字是自己起的还是别人起的?

金江:就是我在山东那一年,当时我的领导给我起了一个中文名字,叫大江,不是跟我哥哥在一起吗,然后他是大海,大江大海,当时我也不太听得懂,后来我去上大学以后,我发现“大”也不是一个咱们老百姓常用的姓氏。如果当时有“米”这个选择,“米”是很特别的一个姓。

谢晨星:“米”跟“金”在广东是一个意思。

金江:就“金”“江”这两个字加在一起,rivers of gold,我觉得这两个字加起来,还是很有意思的名字。

喜欢做

把多种文化连接在一起的工作

米鹏民:大学毕业以后,您的工作基本上都和中国联系在一起。

金江:我是学国际关系的,我就不想唯一的一条路是走外交,我大一的时候去参加我们大学组织的招聘会,然后我跟各个企业去交流,他们第一反应,那你的专业是什么,职业规划是什么,我就说我是喜欢把两个或者多种不同的文化连接在一起,这个是我的一个特长,他们说除非你有一定的更具体的技能或者经验,否则是不会考虑你的,然后我就说,那我怎么办,他说我建议你这种文科生探索一些实习的机会,我就心想那就得赶紧动手,我当时找了一个机构叫做澳大利亚中国工商业委员会,他们也对我很感兴趣,但他们说,金同学,我们从来没有邀请过任何一个实习生,但是我坚持了两年,比如说每几个月我就给他们打电话、发邮件,我感觉是为了让我“闭嘴”,他们终于把一个实习的机会给我了。

好像是在我的寒假,我就实习了一个月,他们就说你做得挺好的,我们愿意给你这种part-time job,带薪的这种兼职工作,你感兴趣吗,我说感兴趣,后来刚好是我大学毕业,我准备去读博士,然后他们的CEO就突然辞职了,然后董事会的主席就给我打电话,他说你对我们CEO的职位感不感兴趣,我说大哥,我大学的文凭校长还没有签字,你敢请我做CEO的职位吗?他说你申请吧,他说你对中国文化,你对中国语言,对中国各方面的情况还是相对来讲比较了解,看看你的运气吧。我申请了面试,然后他们邀请我去做CEO,那一年正好是2009年。教育改变了我的人生。

与港中文结缘

是‘天作之合’

米鹏民:那您从哪一年去孔子学院的?

金江:我是2012年底吧,也是新南威尔士大学,就是我的母校,请我去工作。

米鹏民:后来为什么又会想到去港中文?

金江:因为我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全球各国各地的大学,看看它们的使命,它们的办学理念,其实也都差不多,但是港中文有这么一个特殊的使命,我看到它以后,我感觉这不是缘分这是什么。

米鹏民:您觉得它的特殊使命是什么?

金江:“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这不就是我(毕生所求),没错,所以感觉(天作之合)。

米鹏民:哪一年到港中文?

金江:我是2021年9月份,正好3年前,当协理副校长。

米鹏民:怎么又想到来港中深?

金江:我第一次来深圳应该是2006年那个时候,中国方面邀请了澳大利亚青年领袖来华访问、学习,然后当时我们去了北京,去了广州,深圳是最后一站,对这个地方印象特别深刻,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其实我来这边工作以后,甚至我来这里工作之前,我都感觉到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说我跟一个新的朋友、一个新的同事、一个新的同学握手,第一次见面,差不多第一句话是什么,您是哪里来的,感觉这么一个地方,可以吸引全国甚至全世界各个地方的人,因为来了就是深圳人嘛。

深圳在世界舞台的时间来临了

谢晨星:对比您2006年第一次来深圳,这个变化是什么样的?

金江:感觉完全不是一个地方了,我们深圳本地的企业,你看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等等,都是改变了全世界,当时这种案例是比较少的,就感觉深圳在世界这个舞台,我们的时间到了。

米鹏民:您是几月份到深圳正式工作?

金江:今年7月1日。7月1日这个时间选择得也非常有意思。

米鹏民:再次体现了你是“中国通”。听说金院长学中文还有一个诀窍,唱歌学中文。

金江:我有一位中文老师,她姓邓,她叫邓丽君。当时我们上大学的时候,我们中文老师每一周要求我们学一首新的歌,然后大部分都是邓丽君的歌。

米鹏民:唱一句。

金江:我可以给你唱一个刘欢的。

米鹏民:大陆歌手你喜欢刘欢?

金江:对。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辛辛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忘词了)......

谢晨星:太棒了!太棒了!

大家觉得金院长的中国话

讲得好不好?

欢迎评论区留言哈~

来源 | 晶报

出品人 | 米鹏民

总策划/总监制 | 米鹏民

总统筹 | 王博

总运营 | 郑毅

总推广 | 赵翔庭

总编导 | 罗秋芳 赵茜庆

编导 | 赵茜庆

拍摄 | 成江 李亦浩 何保贤 余诗凡(实习)郭淑薇(实习)

剪辑 | 陈家豪

编辑 | 李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