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陈昊 成都观察 杨柳 文/图/视频
9月20日上午,成都市青白江区,烈日当空,气温达到30℃以上。
一辆集卡车缓缓驶入玉湖冷链(成都)交易中心,车上的进口冷链食材卸到冷库里。此时,冷库温度显示为零下18℃。
冰火两重天,这种反差在四川祥盛鸿运通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谢颖荣看来,是一种愉悦。“从货物采买到铁路运输,我们都不用操心,而且货物直接存储到公司附近的保税仓内,太方便了。”
谢颖荣说的保税仓是玉湖冷链(成都)交易中心的自用型保税仓,也是青白江区首个自用型保税仓,位于玉湖冷链(成都)交易中心D1库2层,建筑面积2653平方米,可容纳1700托货物,配备国际高标的智能冷链存储和管理设施。当天,这个在综合保税区外的自用型保税仓正式投用。
自用型保税仓。
什么是自用型保税仓?是指在符合海关监管要求下,由企业自行管理和运营的一种特殊仓储形式,专门用于存放企业自营的进出口货物。
四川祥盛鸿运通食品有限公司成为自用型保税仓启用后的首个受益者——当天,该公司通过中欧班列进口的20余吨猪蹄直接进入自用型保税仓。
自用型保税仓首批货物即将入仓。
当天上午11时许,川观新闻记者跟随这辆满载进口猪蹄的集卡车来到自用型保税仓。车辆停靠垛口、开箱、红外线测温……玉湖冷链(成都)交易中心仓储副总监余正权和同事一起有序操作。
大约10分钟后,余正权确认货物温度正常,两名装卸工迅速抬下近百盒、近千公斤猪蹄,整齐码放在电动托盘车上,这就是一“托”货。
此时,记者位于垛口和冷库之间的“穿堂”区域,明显感到温度比室外低很多,“这里大概5至10℃,算是温度过渡区。”
在“过渡区”,余正权为一托托货物缠上保鲜膜,“一是起到保温作用,二是防止上架时散落。”
走进冷库前,余正权让记者穿上棉大衣,并再三嘱咐:“这里恒温控制,常年在零下18℃到零下25℃之间,戴好棉帽,免得冻伤。”
果然,记者在冷库采访10分钟,就感觉脸上、脚踝处冻得有点刺痛。
12时过,谢颖荣看着叉车把最后一托货物摆放至近10米高的货架上,舒了一口气,接受采访时不时微笑。
这是收获的微笑。“原来,我公司主要通过海运从欧洲进口冷链食材,然后再通过沿海港口进行陆路分拨,比如运到成都客户的手里,大概需要2个月的时间。”谢颖荣介绍,自用型保税仓与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仅一街之隔,该公司通过成都中欧班列进口冷链食材后,直接运到自用型保税仓存储,需要交易时直接就在保税仓清关、报税,送到成都客户手中只需要15天左右。“最重要的是,我们公司已经入驻玉湖冷链(成都)交易中心,这样一来,在自用型保税仓里的进口食材,就像存储我们公司门口一样,可以随时带客户去保税仓里看货物。”
俯瞰玉湖冷链(成都)交易中心物流区。
提升的不只是运输时效,还有通关效率。谢颖荣告诉记者,玉湖冷链(成都)交易中心可以提供报关、清关服务,“自用型保税仓内大部分进口货物出仓时,海关与金融验放同步进行,为公司提供了便捷、安全、高效的解决方案。”
资金周转率也在提升。“自用型保税仓可以让我们公司延缓缴纳关税和增值税,这样一来,资金使用率更高,我们可以去做更多的贸易业务。”谢颖荣说,对于出口货物来说,进仓即享退税待遇,视同出口,也加速了企业资金回流。
自用型保税仓投用当天,玉湖冷链成都公司副总经理苏劲松接待了好几拨客户,大多来自我国沿海城市。 “有上海的、广州的,他们都对自用型保税仓格外关注。”
为何如此受关注?苏劲松认为,自用型保税仓除了缓税功能外,通过整合冷链物流、保税仓储、报关报检、金融服务于一体,完善了全链条、一站式的供应链管理,可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玉湖冷链(成都)交易中心是玉湖冷链在西部地区的重要布局。2020年12月,玉湖冷链落户成都,建设西部地区国际冷链食品交易基地。目前,玉湖冷链(成都)交易中心已有8个冷库投用,来自巴西、乌拉圭、阿根廷的牛肉,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牛羊肉和水海产,西班牙、丹麦、俄罗斯的猪肉等新鲜食材,不仅能够在24小时内进入成都人的厨房,还能送往西部其他城市的消费者手中。
苏劲松表示,玉湖冷链(成都)交易中心将于今年内正式开园,项目整体投用后,预计实现年交易额600亿元、年进出口贸易额300亿元,带动周边产业创造约7500个就业岗位。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joeack 2024-09-20
加快推进中欧班列,促进一带一路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晚安叮叮车 2024-09-20
带动就业
李爱兰 2024-09-20
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