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彭瑀珩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AI技术正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为传统领域带来新的变革。9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郑纬民在第九届科学数据大会接受川观新闻专访时,体验了川观新闻11.0版推出的AI写作功能。“界面清晰,功能丰富”,郑纬民对AI智媒给予了高度评价,并称其为新闻生产按下了“快进键”。

郑纬民接受采访。吴翼君 摄

就在前一日,川观新闻充分应用以大模型为代表的前沿智媒技术,迭代升级至11.0版本,该版本上新推出了公文写作智能助手。

郑纬民院士表示,AI写作技术的核心在于数据。他解释说,训练一个高质量的大模型,需要大量的数据来支撑。这些数据不仅数量要多,质量也要高,才能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川观新闻在智媒体的建设过程中,依托于深厚行业积累和海量数据,成功训练出了能够高效生成公文稿件的AI模型。

在谈到AI写作技术对媒体行业的影响时,郑纬民表示,媒体利用AI写作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他说:“以前,新闻稿件的撰写需要记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现在,有了AI写作技术,记者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采访和深度报道中。”这样一来,新闻生产的流程被简化,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同时,郑纬民也提醒说,虽然AI写作技术能够提高效率,但记者的作用依然不可或缺。他说:“AI写作技术可以生成新闻稿件的初稿,但最终的成稿、审核和发布还是需要人类来完成。因为记者具有独特的判断力和审美观,能够确保新闻稿件的质量和准确性。”

当天在成都举行的第九届科学数据大会上,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目前正在推进科学数据、科技档案和科技文献的战略备份工作,这一工作紧密结合国家对四川作为国家发展战略腹地进行的产业备份、资源备份和能力备份而进行。多位专家提议让数据和科技资源在成都“安家”。对此,郑纬民表示支持。他认为,将数据备份在四川等地方,可以有效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为数据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他也建议四川积极承接一些生产线的备份工作,提高自身的应急能力和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