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糯米、洗石臼、磨豆面……又到一年中秋佳节,重庆市巴南区惠民街道沙井村的村民一大早就各自分工忙碌开来,为川渝中秋传统习俗——打糍粑做好准备。

循着颇有节奏的敲打声望向院坝中间,只见大伙儿都甩开膀子轮番上阵,奋力敲打石臼中蒸熟的糯米。木锤一上一下,敲击出“咚咚”的闷响,也将颗粒分明的糯米渐渐敲得软糯细腻。

沙井村巴适小院里,村干部和村民们一道制作糍粑。刘纪湄摄

除了打糍粑,这场“家风润万家·文明伴我行”中秋节主题院坝活动还组织了村民们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富有地方特色的谐剧、方言小品逗得大伙呵呵笑,也用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家风家训故事为这个中秋增添了更多温馨。

沙井村村民们围坐着搓糍粑块儿。刘纪湄摄

“每到传统节日,村里都会举办这样的活动,十分热闹。”37岁的沙井村村民戴光卉说,这几年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后,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返乡年轻人也渐渐变多了。一到节日,大伙儿总聚在一起办活动,整个村子比起以前更添了活力。

双江古镇的漆扇制作吸引游客争相体验。潼南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打完糍粑,潼南区双江镇金龙社区集体经济公司也准备了更多别开生面的中秋游园活动。张灯结彩的双江古镇里,各式各样的非遗体验项目在街巷、院落持续进行。香包、漆扇、蹴鞠、花灯制作引得村民们往来围观,还有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也积极参与其中。仅中秋假期首日,就有1000余人次到古镇游玩打卡。

游客在双江古镇体验投壶游戏。潼南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中秋假期时间比较短,就想带着孩子到周边来一个短途游。来到双江古镇,参与了这些非遗项目的体验,不仅我们家长觉得有趣,孩子也学到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游客张霞说。

“身笨力气大,干活常带枷,春耕和秋种,不能缺少它。”

“我晓得了,是牛!”

一盏盏五彩灯笼高高挂起的璧山区河边镇文昌社区广场上,刚品尝了亲手制作的糍粑后,居民们又三五成群地围在灯谜前,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了起来。不少猜对了谜底的小朋友跑来跑去兑换奖品,开心极了。

文昌社区群众猜灯谜过中秋。璧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等到皓月初上,日间的燥热渐渐消散,文昌社区的文艺演出精彩登场,歌曲、舞蹈、诗朗诵等类别节目一一登台。台下,玩乐了半晌的居民们终于好好歇下,一边品尝月饼和其他传统美食,一边与邻居们拉起了家常。

“这样的活动好,除了美食、表演,还能与邻居多多交流,感觉大家都更加亲近了。”社区居民刘吉兰感慨地说。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汉鑫)

来源: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汉鑫

责编:张永群

编辑:孙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