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王若晔

9月的凉山,阳光依然炽烈。在凉山州德昌县一处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德昌县南山傈僳族乡大田湾村村民吉小祥家的两层小楼已见雏形,工人正在屋顶盖瓦片。“估计10月就能完工,年底搬进新家。”吉小祥说,这个夏天一直在忙两件大事——采收烘烤烟叶和建新家,一件关乎一年的收入,一件关乎未来新生活。

四川是典型的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对于长期受山洪地灾威胁的群众,避险搬迁是从源头防范化解地灾隐患风险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今年,四川地灾领域获得增发国债资金69.5亿元,其中特别支持保障2.6万余户受地灾威胁的群众避险搬迁。

按照风险情况和自身意愿,吉小祥家被纳入避险搬迁名单,其新家距老房子几公里远。“老房子附近是滑坡地灾隐患点,几年前曾发生过滑坡。在老房子里,一下雨就睡不着。”吉小祥说。

吉小祥新家所在的集中安置点,新房正在修建中。 王若晔 摄

这一地灾隐患点受威胁村民被陆续纳入避险搬迁名单。安置方式有多种,包括集中安置、货币化安置、分散安置,以及投亲靠友等,吉小祥选择了集中安置。然而,搬迁并非易事。南山傈僳族乡位于海拔1500米至3000米的河谷山坡,面临无地可搬的困境。

“这是一块10多亩的‘飞地’,属于昌州街道,安置了我们乡20户搬迁群众。”站在吉小祥家所在的集中安置点,南山傈僳族乡党委书记谢秀林说,县里成立专项工作组,负责综合协调、搬迁安置、水电保障等事宜,通过整合相关政策,并经过各项选址评估评价,保障搬迁安置用地需求。

在集中安置点,房屋整齐排列、风貌统一。“房屋外观都是按照县里提供的农房图纸进行建造,水电基础设施等则从多处筹集资金、统一建设。”吉小祥说,避险搬迁也有补助。

在凉山,今年有5748户受地灾威胁群众将进行避险搬迁。凉山州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凉山把地灾避险搬迁作为保障改善民生、筑牢安全屏障、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相关县(市)结合实际制定避险搬迁方案,并配套制定搬迁群众就学、就医等民生保障工作方案,切实强化项目管理,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受地灾威胁群众实现“优居梦”。

记者从自然资源厅获悉,当前,四川正扎实推进本年度地灾避险搬迁项目,截至目前,已有1.27万户群众搬入新居,其余群众的搬迁工作正在协调推进中,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