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CCTV4” 关注我们!

在浩渺的海洋深处,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如何高效、安全开发这些资源,一直是中国能源战略中的重要课题。今天的《中国新地标》,我们将深入南海,走上这座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工厂”,来看“海葵一号”的建成记。

总台央视记者 孙雨彤

这里就是位于深圳东南方向250公里处的流花油田,这也是中国首个深水油田。我们此时此刻直升机正位于油田的上方,马上要前往位于南海之上的一处新地标。

“海葵一号”从空中看,宛如一朵色彩绚丽的海上葵花;从船上慢慢靠近,宛如一艘圆形巨轮,浮于海面之上。这就是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工厂”,简单来说,这个装置可以在深海油田之上,直接对原油进行加工并储存,最后输送给提油轮,运输到各个港口。

总台央视记者 孙雨彤

现在在我的身后已经能清晰地看到“海葵一号”的身影,正绽放在南海的海平面上。那么究竟为什么“海葵一号”这个“超级能源碗”要设计成这样一个圆筒的形状呢?

海油工程总包项目组负责人 舒伟

这种圆形的(结构),它的储油量又能够满足我们油田的储油功能,又能够达到我们经济投入的最佳效果。

相较于常规的船型结构,圆筒型体型更小,空间更紧凑,储油效率也更高,可以有效降低油田的开发和运营成本。因建造难度大,“海上油气工厂”被誉为海洋工程领域“皇冠上的明珠”,而圆筒型则被业界看作是“明珠中的明珠”。

在“海葵一号”之前,全球只有6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常规来说,建造一座圆筒型“海上油气工厂”,全球最快的建造时间为50个月左右。而“海葵一号”却仅用了25个月。

海油工程总包项目组负责人 舒伟

我们一共最高峰的时候投入了2100人,2100人在这条船上同时进行建造工作。

近60万个零部件,总重近3.7万吨,最大储油量达6万吨,每天能处理约5600吨原油,相当于可供应近90万辆小汽车使用。承载如此大体量的“海葵一号”,如何才能在海上稳定住它的圆筒,不会旋转或移动呢?

海油工程总包项目组负责人 舒伟

我们一般坐船都会有漂浮的那种感觉,但是在我们“海葵一号”上完全感觉不到这种感受,就是因为我们在海底有12根巨大的锚腿,用这种锚机跟我们的船相连;然后我们锚腿跟海底还有12根巨大的钢钉,我们叫吸力锚,深深打在泥面以下,打进去21米。

最大储油6万吨 12根钢钉锚定深海  

吸力锚、锚腿、锚机三种方式的结合,把这艘圆筒牢牢固定在了这片海域。

记者降落“海葵一号”时,平台正进行着机械完工、开始投产前的最后检查。下午,提油轮正在进行靠泊作业测试。

“海葵一号”平台总监 翟程远

现在“北海开拓”号靠得怎么样了?(靠好了,油管在那里下了。)现在大缆拉力大约是多少?(差不多在45吨。)好的收到,45吨。

这个庞大的“海上油气工厂”,可对原油进行初步加工和储存;而加工后的原油,就是通过这样的提油轮,第一时间运输回海港。

“海葵一号”平台总监 翟程远

目前我们看到的是,提油轮已经成功与我们“海葵一号”大缆进行了连接,下一步我们就要将提油软管传输到提油轮上面去。

从钻井到提油 平台作业流程快速看

测试一切顺利,距离机械完工更近一步。与此同时,记者乘船来到了距离“海葵一号”2.5公里外的“海基二号”。“海葵一号”加工处理的原油,从何而来?正是这座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从324米水深的深海油田,钻井开采而来。

总台央视记者 孙雨彤

我现在就在与“海葵一号”配合工作的“海基二号”钻井平台,这座钻井平台有怎样的特点和功能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海基二号”平台总监 谢修龙

这里是“海基二号”的钻台,现在正在进行钻进作业;在未来一年半的时间,我们有24口井将陆续开钻;处理后的含水40%的原油,通过海管输送到“海葵一号”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地处深海,流花油田可能面临的海况比想象中更为复杂。面对由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带来的风浪、暴雨、波流等复杂海况,虽然“海葵一号”可以稳稳锚定,但平台上的人员安全至关重要。那么,如何保障安全生产?我们来到了“海葵一号”的中央控制室。

“海葵一号”平台总监 翟程远

中央控制室就是我们整个“海葵一号”的大脑,包括我们现场如果有一些突发的情况,所有的信息都会汇集到我们中央控制室,然后在这里做出一些操作和决策。

恶劣复杂海况无所惧 

切换“智能台风模式”

翟程远介绍,以往收到台风预报后,所有人员都会提前撤离到陆地。生产停工,也必然会带来产量的损失。但“海葵一号”却不同。

“海葵一号”平台总监 翟程远

如果是我们人员即将撤离的时候,把旋钮打到台风模式,然后我们人员撤离到陆地上,实现一个远程无人化的生产。

扎根南海30载 未来油气资源看深海

坐落于南海的“海葵一号”,设计寿命为30年,可连续运行15年不回坞。30年,“海葵一号”也将扎根于南海。

总台央视记者 孙雨彤

深海是未来全球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区,而这个坐落在南海的新地标“海葵一号”,不仅为这片油田延长了近30年的生产寿命,它也为未来中国深水油气的经济高效开发提供了一个全新选择。

海洋油气成为中国重要能源增长极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发展迅速,海洋油气逐步成为中国能源增产的重要增长极。过去五年,中国海上先后发现6个亿吨级油气田,海洋石油增产量占全国石油总增量的60%以上。截至目前,中国共有海上油气田160余个,生产设施超360座,已建成渤海3000万吨级、南海东部2000万吨级两个大型油气生产基地。海洋油气产量不断攀升,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来源:CCTV4《中国新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

END

持续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央视频【CCTV4】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