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文华

近期,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重要指示精神,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为基层减负的制度规范,彰显了党中央在推动基层减负方面的坚定决心与不懈努力。

近年来,在推进基层减负的实践中,多地积极响应,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个别地方却不慎踏入了“为减负而减负”的形式化“陷阱”,诸如减负文件的堆砌、减负报表的泛滥、减负调研的泛滥等,这些以形式对抗形式的现象,正悄然演变为形式主义的新形态、新变种。形式主义问题为何屡禁不止?究其根源还是个别党员干部的政绩观出现了偏差、扭曲。因此,在推进基层减负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从根本上铲除形式主义滋生的土壤,才能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切实落地落实。

要强化思想教育,引导树立正确政绩观。形式主义的根源在于政绩观的扭曲,这让党员干部忘记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初心,使决策与行动偏离了服务群众的轨道,转而追逐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面子工程等,让党的决策部署在基层陷入“忙”而无效的“空转”。因此,必须在思想上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通过常态化开展教育培训、典型案例警示等手段,帮助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促使“为民造福才是最大的政绩”“群众的需求才是工作的指南”等正确政绩观入脑入心,引导党员干部将“提升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作为不懈追求的动力源泉,从而从思想上铲除形式主义滋生的土壤。

要完善考核制度,明确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导向。科学考核是整治形式主义、减轻基层负担的重要抓手。要打破路径依赖的惯性,不断优化、精简考核体系、指标和方式,以考准考精考实为目标导向,让基层干部在工作上做到精准施策、有的放矢,避免以“痕迹”代替成绩的现象发生。同时,要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创造相对宽松的干事创业环境,让基层干部能够卸下“动辄就问责”的心理负担,消除“多干多错、不干不错”的错误观念,从而激发他们干实事、谋实绩的热情与活力。

要充分利用监督力量,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群众监督是政治生态的“清新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激发群众监督,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并纠正政策执行中的偏差,更能有效遏制形式主义和腐败现象,确保政绩的真实性。为此,需进一步强化信息公开,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让权力运行透明化。同时,更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作用,将政绩观问题全面纳入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及审计监督范畴,持续巩固整治成果。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以坚定的决心、务实的作风和科学的方法将这项工作不断向前推进;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防范形式主义“病毒”的侵扰与“反扑”,从而确保基层减负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真正惠及广大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