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徐莉莎 刘莉 高杲

说起那次救助行动,王斌依然历历在目——这场在高海拔地区开展的唇腭裂集中救治行动,2天完成33台手术,参与其中,无疑是职业生涯的一次“高光时刻”。

6月28日—29日,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等医院的专家集结组队,在炉霍县人民医院,开展了2024年“绿丝带公益·甘孜·炉霍”唇腭裂救助行动,成功帮助33名唇腭裂患者重拾自信笑容。

“他们来自炉霍、色达、道孚、德格、石渠,从3个月到35岁……”炉霍县人民医院口腔五官科主任王斌也参与其中,发起者是来自“传帮带”工程对口支援脱贫地区的专家。

被称作“天使之吻”的唇腭裂,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唇腭裂患者会出现上唇裂开、鼻孔朝上等情况。甘孜州大部分地区海拔高、氧气稀薄,再加上孕妇孕期饮食习惯、产检不足等原因,唇腭裂等先天性畸形发病率较高。

过去,由于经济条件和认知差异,农牧区患者很少主动到医院诊治,有人甚至认为这是命中注定、听之任之。即使成年后选择进行治疗,术后也只能恢复最基本的生理功能。

2024年,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选派7名不同专业的“传帮带”工程对口支援脱贫地区专家团队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口腔科博士邓丽嘉主动请缨成为其中一员。

1月,到岗后的邓丽嘉在与妇产科同事的聊天中,意外得知医院出生了两个唇腭裂宝宝。她联系武汉大学的导师袁文钧教授做技术指导。从炉霍到色达送医上门,时值深冬,师徒二人给两个孩子做了术前鼻牙槽骨塑形治疗。

随后,邓丽嘉萌生了做一次大范围筛查,并为他们免费手术的想法。在相关政府平台和工作人员的支持下,前期总计筛查了60多个患者,通过电话随访和家访,最后确定了33例符合手术条件。邓丽嘉牵头联系赞助单位和公益基金会,为这些宝宝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有的病患在牧区,专家团队就驱车上门找,有时电话联系不上,汽车在山间盘桓宛如大海捞针。一位色达的母亲独立抚养三个孩子,还要照顾年迈的母亲,无力带小儿子到炉霍做手术。专家团队多次电话联系,派志愿者做工作,终于在得到家长同意后,将小朋友接到炉霍安排手术。

主刀医生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麻醉医师来自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病患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6月28日,一场集中救治的硬仗开始了。医护人员们认真制定手术方案,告知家属注意事项,为手术做好全面准备。医院举全院之力,对人员、物资、药品、耗材等作了一系列周密布置,让患儿享受“一站式”服务。

王斌回忆,两天的手术中,医生们长时间站立,双腿发麻、衣衫尽湿,但是定位、设计、切除、缝合……每一个动作都尽力耐心细致。医者灵巧的双手在一个个患者的唇部精雕细琢,裂缝渐渐收拢,“天使吻痕”得到修复。

“我们缝合的不仅是唇腭裂,也是在为一个家庭缝制希望。”王斌说。这些患者不仅接受免费治疗,还获得了路费、营养费补助,慈善协会和爱心企业还向患儿赠送了学习用品。

在一家县医院开展大规模的集中救治,并不容易。炉霍县人民医院挂职院长杨海眼中,这是一次对医院的“大考”。“检验了我们传帮带的成果和县医院多年软硬件发展。”

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成都第一骨科医院对口支援和浙江东西部协作帮扶下,医院基础设施设备得到了跨越式提升,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完成建设。过去无力接收的脑梗塞、脑出血、危重孕产妇等,也可以诊治。

比硬件更重要的,是能力提升。

2023年8月,在帮扶医院的协助下,医院面向整个甘孜州白内障免费救助行动。来自各县的病患凌晨四点就来排队做手术。20多位医护工作者,连续4天,完成332台白内障手术。没有一例差错事故,晶体植入率100%,复明率96%。

杨海说,“输血+造血”并重,才能为炉霍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据统计,在炉霍县人民医院,仅2024年就开展了新技术、新项目30余项。

今年6月到岗的眼科帮扶张甫枭医生迅速投入到帮扶工作中,6月8日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与炉霍县人民医院一起组织了免费眼科义诊活动,有全国20余名眼科专家参与。并顺利完成了多台涉藏地区群众的白内障手术。

高原地区紫外线强烈,翼状胬肉发病率高。张甫枭又在7月份申请通过了翼状胬肉切除伴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新技术,并已顺利完成多例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