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川剧艺术,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近日来到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开展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参观戏曲名家工作室、采访优秀演员、举行座谈会等形式,深入挖掘川剧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为川剧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名家塑川魂——传承之典范

在调研活动中,团队成员有幸参观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代表性传承人、“二度梅”获得者陈巧茹老师的工作室。一走进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陈老师的艺术照片和荣誉证书,它们见证了陈老师在川剧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和崇高地位。工作室内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川剧道具和服饰,每一件都制作精细、工艺精湛,充分展示了川剧艺术的独特魅力。陈老师的助理为团队成员讲解了如何穿戴戏服、使用乐器,成员们听得十分投入。在助理的帮助下,团队成员们穿上了水袖服装,水袖翩翩,川剧艺术在举手投足间绽放魅力,触动人心。

团队成员参观陈巧茹工作室

陈老师的助理为团队成员讲解戏服细节

据助理介绍,陈巧茹老师作为一名川剧传承人,一直在努力把川剧艺术推向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她多次强调传统艺术传承的重要性,强调要通过教育和演出活动来培养新一代川剧演员。为此,陈老师一直热情邀请学校的学生们前来参观,并在工作室中进行小型川剧演出。

川剧要立足,除了传承,当下的中坚力量必不可少。为深入探寻川剧的发展,实践团队有幸采访到国家一级演员文冬老师。通过对话,团队成员感受到文冬老师对川剧的热爱和对川剧事业全身心的投入。文冬老师说,将川剧推向世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的一部分,要将川剧与世界各国的风俗习惯相融合,让川剧真正地“走出去”。听着文冬老师兴致盎然地讲述自己在国外演出的情况,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他对于推广川剧的一片赤忱之心。在交流中团队成员还了解到,川剧的培养模式已从以往的从师带徒模式趋向于学校统一培养模式,“川剧进校园”便是川剧研究院致力于让更多青年人认识、接触川剧到走上川剧道路所创新的形式。为了推广川剧,文冬老师十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川剧校园行,受到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团队成员采访文冬老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切身体会到川剧的精髓与奥妙,团队成员向文冬老师提出了想学习川剧表演的相关技巧。对此,文冬老师从表演的手势、脚步到面部表情的控制,再到最后的连贯动作,耐心地为团队成员进行了讲解和演示,让团队成员从中体会到川剧独有的魅力。

团队成员跟随文冬老师学习川剧动作

青年绎川韵——发展之柱石

怎样让川剧与时俱进?早在2011年,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就开始了对这个问题的作答。在保留川剧传统唱、念、做、打及变脸、吐火、滚灯等绝活的基础上,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巧妙融合杂技、舞蹈、木偶戏等多元艺术形式,利用当代光影技术大胆创新舞台表现方式,在锦江剧场推出了《川剧秀——传奇变脸》这部大型文旅融合剧目。据悉,该剧自从2011年9月2日正式开演以来演出近4000场,观演人数近120万人次,成为成都当地一张亮眼的“文旅名片”。

实践团队成员在演出结束后对节目中吕布的扮演者、同时也是川剧秀的舞台监督——王耀超老师进行了采访。王耀超老师为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舞台上的心得体会,并对川剧秀的设计理念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川剧秀是融合了激光、全息、LED等多种科技以及舞蹈、杂技等多个艺术门类的表演形式,最早的话就是想把各个艺术门类包括全新的科技跟川剧融合在一起,让川剧跟时代接轨,让川剧秀以全新的面貌来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观众。”

团队与王耀超老师合影

毗邻锦江剧场的是另外一栋古色古香的建筑——悦来茶园,不同于锦江剧场创新性的舞台演出,悦来茶园保留了更多传统川剧的韵味。每到周六,一大批票友便会蜂拥至此观看每周一次的折子戏演出。实践团队成员观剧时,恰逢茶园演出“四川省第七届青年川剧演员比赛”参赛节目,杰出青年演员们精彩的表演引得台下叫好连连、掌声不断。

演出结束后,青年演员张琳老师接受了团队成员们的采访,她在刚刚的一组参赛节目《扈家庄》中饰演主角扈三娘。“其实我接触川剧算是比较晚了,一般学戏曲的都是从小开始的,我是初中时学校有一个戏曲进校园的活动,我一看川剧就看得入神了,脑袋里就突然萌生了学川剧的想法,现在想想还挺疯狂的。” 刚下舞台的张琳显得有些疲惫,但一谈起川剧,她眼中的兴奋还是深深地感染了团队成员们。在谈及川剧的创新时,张琳说:“川剧博大精深,先有学习、传承,才能谈创新嘛”,正如张琳老师所言,青年演员在当下川剧传承和创新的道路上扮演的更多是传承者的角色。

团队成员和优秀青年演员张琳合照

培养兴川剧——创新之导向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川剧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实践队员们与成都川剧研究院行政办公室、传承推广部、艺术室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就川剧的传承、创新、融合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座谈交流。

团队带队老师吴建豪在与部门领导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为培养下一代川剧传承者,成都市川剧院与艺术学院在相关部门支持下联合开设少年班,招收自小便对川剧感兴趣的青少年,在完成基础学业的前提下,给予他们大量的舞台实践机会,希冀将其打造成川剧新一代的栋梁之材;而在宣传推广方面,当地部门以川剧为主题开展了诸如中国校园戏剧节为代表的各类戏剧比赛,以此增强成都作为川剧发源地的影响力,从点到面扩散到全国,进一步打响川剧在全国的知名度;在文化产业方面,政府积极推动川剧与旅游、文化产业等的融合发展,以新型文化产业为载体,将川剧融入其中,给予人全新的体验,为川剧的传承和发展开辟了新空间。

团队与研究院相关部门举行座谈会

经过此次调研交流,实践队员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加深了对川剧的艺术认知,深刻感受到了川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和川剧人的坚守与创新精神。在本次实地调研后,团队计划化学识为实践,将形成的成果转化为面向公众的教育资源和社会服务项目,联合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志愿服务基地及实践队学生家乡社区,开展针对青少年儿童的川剧普及小课堂,培养孩子们对川剧艺术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民族自豪感。川剧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象征,更多年轻人的参与、热爱定会让川剧这一悠长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华西社区报记者 程玥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