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李婷 雅安观察 黄刚

森林,是地球的肺。只要森林还呼吸,地球的心脏就不会停止跳动。

森林的呼吸和我们人类刚好相反,它呼出氧气,吸入二氧化碳,把“碳”储存在大地,让地球更清凉。

雅安就有一个“天府之肺”,这里有超69%的森林覆盖率。林地多,也有幸福的烦恼——不少森林位于人迹罕至的大山深处,养护成本高,且权属成谜。例如宝兴县新场村一块约350亩的林地,就有56户主人。林地的边界早已模糊,难以清晰辨认哪块地是谁家的,林地权属成了一笔糊涂账。

“生态银行”模式下,零碎土地上有序种植一批批树木。黄刚 摄

8月13日,川观新闻记者摸着石头踏过溪流,前往新场村。青苔在暴雨后更滑溜,单脚宽的泥路,配上60°的山坡,一不留神就可能摔到山下。

“这样的林子咋个种嘛!”记者感慨。

“确实不好种,所以我们有专门的‘银行’负责。”同行的宝兴县林业局工会主席刘海接过话头。

宝兴县大溪乡黄柏林下发展“森林四库”。黄刚 摄

深山密林中竟然还有银行?看到记者疑惑,刘海进一步解释,原来这里的银行不是我们常见的金融机构,而是“生态银行”。

碳汇监测样地。黄刚 摄

用“银行”的模式,把零散的、附加值相当低的、交通条件差、有林权纠纷的土地集中起来,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县兴绿林业投资有限公司统一运营开发。在这样的模式下,老百姓把零散的林地存进国有平台和公司里,能不断地“取”出三种收益——一是“存地”给的租金,二是护林取得的佣金,三是经济林成材交易后的分红。

雅安市宝兴县新场村罗老林纳入“生态银行”,村民在管护林地。黄刚 摄

“村上和老百姓都会得到一定的直接经济收益,户均收益约达1.35万元。”“生态银行”项目护林员文国军说道,去年种下的桢楠今年长到1米高,黄柏也粗了一圈。更多低效林养护好了,能起到固碳增汇的作用。2022年试点至今,宝兴当地“生态银行”已经存了700多亩林地。

有了“生态银行”,曾经的糊涂账变成了清晰的经济账,显著的生态账。

在宝兴县大溪乡,89岁的老奶奶杨国莲,前不久和老伴刚刮了1000斤大溪乡黄柏,1斤能卖10元。在当地村委会的指导下,村民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让业态立体丰富起来。更重要的是,村里新栽的树林,目前已经过监测,注册了10.2万吨碳汇,它们年复一年将产出更多碳汇,为这片土地带来可观的附加值。

刘海工作了40年,明年4月就要退休,但他相信,存进“生态银行”的林地以及广袤森林里蕴藏的碳汇,是未来一笔不可估量的生态财富。他愿意做探路的先行者,因为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