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张红霞

7月25日,成都市新都区新繁街道繁江里项目办来了几位考察者。他们都是附近的商户,听说这个新打造的商业集中区正在招商,便赶来了。

在这片过去原本荒芜的土地上,现在是漂亮的商业用房、开敞的绿化、运动空间。由于周围居民小区环绕,自去年7月启动改造,这里已经变成了“香饽饽”。

在新都区桂湖街道锦水苑社区,由社区企业与社会资本联合投资的少儿主题商业街首期工程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底建成投用”,社区党委书记谢章林说。

眼下,新都区正在全区184个村(社区)推进党建引领下的“七彩社区”建设,以这两个社区为代表的一批城乡村(社区)以不同的方式推进着社区商业,探索村(社区)自我造血、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繁江里项目区

理念变了:从过去抓“示范”“试点”,转变为全域全面抓“色彩”

今年2月,新都区开始酝酿“五最”党建引领下的“七彩社区”建设,将党建、平安、智慧、全龄友好、经济等社会治理7项大的工作与红色、蓝色、紫色、金色、绿色等7个色彩对应起来,因地制宜建设“七彩社区”,以此为抓手,推进基层发展与治理。

4月底,新都区委社会工作部正式向社会公布,号召184个村(社区)在矛盾纠纷最复杂处、区域发展最需要处、敏捷治理最前沿处、集体经济发展最薄弱处、项目攻坚最困难处抓基层党建, 全面推开“七彩社区”创建工作。

经过3个多月的动员、宣传、理清思路,各村(社区)都找到了自己适宜的、对应的色彩,有的是单彩,有的是多彩,有的是全彩,8个职能部门也对应到“七彩”中,与具体的村(社区)对接。

“以前落实某项工作都是先从抓‘示范’‘试点’来推动,抓两头带中间。现在搞‘七彩社区’,我们发现这是一个全域、全面推进、有力的工作抓手,184个村(社区)一起行动,好用、管用。”新都区委社会工作部常务副部长刘泽雷说。

7月25日,新都区委社会工作部遴选了5个特色“七彩社区”与媒体见面,其中令人注目的,其中4个社区都把重心放在了营造“绿色”实力社区上,也就是通过发展社区商业或村集体经济,带动城乡共同富裕。

资源活了:八仙过海,变土地商铺为资本

建设实力社区,实力从哪里来?回答是“社区商业”,但开发商业的资源又从哪里来?

这是一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探索过程。

繁江里项目所在的博钰社区,是一个三年前由两个村(社区)合并的新社区。利用暂未开发的空地,社区成立了自己的社区企业,又联合地块所牵涉的另外2个社区的企业,最后扩大成6个社区的社区企业共同成立一个公司,再由这个公司引进一家社会资本,共同组建运营繁江里项目的投资运营公司。去年7月,投资2000余万元的项目启动建设,今年7月已进入招商阶段。

走进项目区,堪称“新繁地标”的繁江里功能划分清晰,一目了然——项目分为体育游乐区、休闲美食区、智慧停车区等5个区域,项目投用后预计增加200余户商家,增加就业岗位500余个;还预计为社区联合公司增收约80万元/年,部分盈利将投入社区发展治理,用于解决农集区治理、老旧院落管理等治理难题,逐步形成“社区-社区公司-社区居民”利益共同体。

“我们将来探索鼓励街道所辖的35个村(社区)企业联合成立一个总公司,把全街道的闲置土地、厂房和商铺的资源都放进总公司,再根据项目招商,成立相应的项目子公司,把资源变成资本。”新繁街道党政办副主任刘茜说。

5月31日,锦水苑社区在乡愁馆广场举办了首届乡愁文化节活动。(社区供图)

过去,社区商业多是利用底商展开,繁江里项目探索集中式社区服务,被视为社区商业的2.0版本,那么处于桂湖街道的锦水苑社区就可称为社区商业的3.0版。

2022年7月,锦水苑社区为了解决车辆乱停乱放造成交通混乱的难题,通过居民代表大会,同意在社区入口设立道闸,开辟路边停车场,并成立了社区企业,进行管理。难题得解不说,社区每年多出120万元公共收益。社区又跟着兴办了菜市场等公共服务场所,今年又从居民手中租赁了20多间底楼门面,规划建设少儿主题商业街——社区有3700位18岁以下未成年人,从服务少儿到服务家庭。

“锦水苑探索的社区商业模式是‘社区中心商业+社区服务性商业’,通过充分满足居民需求来实现自我造血。”新都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刘鑫说。

此外,在新繁街道普文社区,通过整理、租赁闲置厂房用地,社区成立了两家社区企业运营,年收入约170万元,社区因此投入资金建起了社区智慧平台。在斑竹园街道双龙村积极探索党组织引领下的“联合社+专合社+农户+市场主体”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集体资产8年间增长10倍,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800万元。“现在,新都区农村产权交易总部也落在了这里”,双龙村党委书记周友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