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由罗江区委宣传部提供)

看农业,这里是全国水稻与油菜双季制种大县;看文旅,三国文化、调元文化、蜀道文化、诗歌文化等丰富的文旅资源;看工业,这里先进材料产业集聚,成功创建四川省首批“5+1”重点特色园区。近年来,德阳市罗江区因地制宜、扬长补短,通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盛夏时节,万物葱茏。走进罗江区略坪镇长玉村的国家级水稻油菜双季制种基地,一望无际的高标准农田里,绿油油的制种水稻生机勃勃。

这里是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和全省最大的油菜种子生产基地,制种面积扩大到5.43万亩以上,其中水稻制种2.6万亩,油菜制种面积2.83万亩,年产种子900万公斤,可满足400万亩水稻、2200万亩油菜种植需求,年产油菜种子约占全国油菜用种量的20%。

罗江区略坪镇长玉村国家级水稻油菜制种基地

“罗江是全国首推水稻与油菜双季制种模式的区县,采取水稻与油菜制种轮作,双季制种亩均净利润是单一制种模式的2.3倍以上、种植商品稻谷与油菜的5倍以上。”罗江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2023年8月,罗江区成功入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一年来,围绕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重要要求,罗江区坚持以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为引领,以建设全国高标准水稻·油菜双季制种样板基地为抓手,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将水稻油菜制种产业列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编制完成《国家粮油制种示范农业园》发展蓝图,制定出台《德阳市罗江区国家级油菜制种大县发展规划(2022-2025年)》。

为有力提升制种基地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目前已完成种子加工中心、种业运营中心和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同时对种子生产基地及制种区域“上图入库”。该基地已入驻罗江制种企业30个,辐射带动制种农户5000余户,制种农户人均收入比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2000余元。

实施“文旅活区”战略

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罗江风景秀丽、历史悠久,三国文化、调元文化、蜀道文化、诗歌文化在这里齐聚。

依托丰富的文旅资源和深厚的历史底蕴,罗江区深入实施“文旅活区”战略,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如,深挖三国文化内涵,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重点实施庞统祠文物保护利用提升建设项目。目前正在实施古驿道柏树栽植和南关楼服务点工程,预计今年10月底完工。同时,大力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完成罗汉桥文物古迹保护项目申报工作,庞统祠博物馆内的古建筑、附属文物数字化采集工作,庞统祠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完成上报。

罗江区白马关

作为四川第二批历史名人李调元的故里,近年来,罗江区加大调元文化的传承力度,投入资金2300余万元,实施李调元纪念馆文物保护与品质提升建设项目,现已完工并正式对外开放;系统推进李调元历史文化名人传承工作,拍摄了《我的朋友李调元》短视频8集,收集整理出版《李调元研究》第四辑。

与此同时,罗江区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高标准实施白马关景区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户外运动营地等文旅项目,成功申报隐海·调元文化产业园为四川省文化旅游融合示范项目。并计划携手武侯祠、剑门关等标志性历史遗址,共建历史遗址文化旅游走廊,共建“三国文化游”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加快推进奎星阁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充分展示罗江文化底蕴,擦亮“文化罗江”名片。

实施“工业强区”战略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年来,罗江区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把加快推动“两个融入”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四川罗江经济开发区

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都都市圈,区域合作持续深化。2023年,罗江区与成都市成华区签订《建强都市圈深化同城化发展合作协议》等“1+N”合作协议,深化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文旅教育、人事人才等交流合作,实现高频事项成德眉资“同城化无差别”办理、电子证照互认和公共资源跨平台交易;今年以来,罗江区与绵阳市安州区共建“边界合作双创孵化园”,签订《推进边界产业融合发展合作协议》,推动工业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罗江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