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这几天上海青的产量大不大?”“今天出了130斤,昨天出了150斤。”……眼下,正值夏收时节,聚贤镇和平村美宁食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无土大棚内,绿油油的上海青正茁壮生长,基地技术负责人杨宏细心询问着徒弟龙优青。
师徒间的对话内容,瞬间将我们拉进这个不一样的蔬菜基地,见证一场由人才引领的“绿色革命”。
一场偶然的交流会
让大棚里有了“新朋友”
今年21岁的龙优青,是年初刚到这里的农学生,在学校的就业“双选会”上,选中了美宁食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成为了基地“钻”大棚的大学生之一。
从万州到安居,从校园到田间,这一切的“缘分”要从2023年的一场行业交流会说起。交流会上,遂宁市美宁农牧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万海林认识了成都大学、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南充职业技术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多个高校的教师。
“现在的学生不好找到对口的工作……”“我们缺少年轻的技术力量……”正是因为会上的几句“心里话”,让万海林与高校间达成了合作:基地为高校学生提供实训基地,高校为基地提供人才供给。
为让学生成为种粮能手,让“新农人”在“兴农路”上大展拳脚,万海林坦言,“人才储备是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需要向年轻化、专业化团队转型。目前,我们从相对应的专业招募了本科生、大专生40余名,签约了7个为正式员工,主要从事于蔬菜种植还有禽鱼养殖,肉牛养殖这一块。”
蓄积人才“活水”
激发农业发展“内动力”
为加快培育“新农人”队伍,基地积极整合专家人才资源,启用“老带新”模式。
“农业受不同的气候、土壤、季节影响,做农业生产,就得动手干。”一开始,大学生们刚到还有点不适应,所以在完成了白天的工作后,作为基地的技术负责人也是指导大学生老师的杨宏,每晚还会组织学生们学习一小时。“我们在招聘时,就给学生说明,来我们这,要能吃得苦……”
每天清晨天微亮,杨宏就带领一群学生们“钻”进大棚,在湿热的棚内挥汗如雨,“育苗、播种、肥料、栽种的深浅,都或多多少影响收成……”顾不得天气的燥热,仔细研讨着一个个可能会影响产量的因素,规范生产秩序。
“在这上班很踏实,基地不仅包了吃住,还根据每个人掌握的程度,给我们划分了田,而且杨老师会在一旁做技术指导,不同于学校课本上学到的内容,很实用。”在无土栽培大棚里拥有十亩地的龙优青,一边整理自己的蔬菜,一边笑着分享自己来安居后的感受。
“出于对农业的热爱,我是去年11月通过学校双选会来实习的,上个月正式成为公司的一员,现可以独立管理100多亩地种植蔬菜。”技术员薛雅丹表示,看着自己种植的蔬菜,从生长、开花、结果到收获,很有成就感,以后将把学到的知识融入工作,种植更多、更好的优质蔬菜。
和父辈们的传统种粮不同,人才的引进为基地激发了农业发展的“内动力”,不断探索前沿种植技术:基地充分利用潮汐式苗盘无土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系统、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建设等优势的同时,还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研团队共建科技示范基地,深耕“绿”资源,将益生菌、生物有机肥应用等绿色种植技术贯穿生产始终,从源头上保证了食材的绿色、健康。
目前,基地跟聚贤镇村集体发展“村企联营”,打造基地二期、三期。建成后,将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参与果蔬种植,实现无土大棚和有土大棚总共达到150亩。基地扩充后,将需要引进更多的农业人才走向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图文/蒋诗逸)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