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史晓露

7月10日,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上,省发展改革委通报了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2023年,四川县域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146个县域(109个县、19个县级市以及18个有县域经济特征的市辖区)经济总量首次突破3万亿元,占全省比重50.6%、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82个县域增速超过全省。

近年来,四川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经济强县和特色经济县,深入开展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146个县域加快发展,呈现出总量跃升、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竞相发展的新态势。

县域综合实力持续壮大,内需潜力进一步释放。2023年,146个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6万亿元、同比增长9.1%,34个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发展活力充分激发,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69万亿元,占全省比重52.7%、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县域发展结构更趋优化。县域经济结构正从 “金字塔型”向 “橄榄型”加快演进。146个县域中,经济总量超600亿元的县域从2021年的4个增至2023年的8个 , 200亿至600亿元的县域从51个增至56个。特别是2021年西昌市、简阳市跻身全国百强县,实现四川全国百强县零的突破,2023年全国百强县数量增加至7个, 入围数量位居全国第5、西部第1。39个欠发达县域加快追赶跨越,2023年经济总量同比增加130亿元、平均增速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长6.6%、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省比重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县域经济动能不断增强。围绕做强县域工业主支撑,27个县域工业增加值超过100亿元,62个县域工业化率高于全省,培育形成金堂节能环保、广汉油气装备、江油新材料、射洪锂电、泸县白酒等百亿元级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平台能级不断提升,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业园区19个、累计认定省星级农业园区212个。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发展深入推进,累计命名47个天府旅游名县,建成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9个、生态旅游示范区6个、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16个。

县域基础条件加快改善。2023年县域常住人口总数5049.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6.7%,较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提高3个百分点,54个县域常住人口、城镇常住人口 “双增加”。高速公路、铁路网络覆盖的县域分别达109个、86 个,其中高铁覆盖的县域达到50个,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断增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入学(园)率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全部达标,10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成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群众生活更加便捷、健康、有保障。

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四川县域经济发展迎来一系列重大机遇,但也面临着县域数量多、规模小、实力弱、不平衡等困难挑战,下一步将聚焦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等重点任务,积极培育县域百亿主导产业集群,深入开展全国百强巩固提升和接续培育,推进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深化扩权强县改革,持续开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运行监测,充分发挥考评 “指挥棒”作用,加快形成强县引领、竞相争先、协同共进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