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邵明亮
每年7月至8月,是四川的主汛期。7月以来,省内多条中小河流发生明显涨水过程,接下来还将迎来多轮降雨天气。7月9日20时,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已将两天前启动的四级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
据水文部门预测,今年主汛期期间,青衣江下游、沱江上游、涪江中游、渠江可能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而近期,巴中、南充、遂宁3市,广元、绵阳、德阳3市东部,达州、宜宾、广安3市西部及乐山南部有暴雨,其中巴中、南充、遂宁有大暴雨,防汛减灾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川观新闻记者查阅近年来四川汛期洪涝灾害等相关资料,走访相关部门,梳理了主汛期需加强防范的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了解到我省前期备汛和当前的主要应对举措。
主汛期灾害有何特点?
这一时段洪涝灾害高发频发,约七成经济和人员损失发生在7月、8月
研究四川主汛期灾害的特点,首先要看四川所处的地理位置。
四川位于我国西南地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秦巴山系四面环绕,使得省内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气象灾害频繁,洪涝灾害尤甚。
史书记载,蜀地自古多水患。以成都平原为例,长江上游的一大支流岷江由北向南流过成都平原西侧,岷江水道相对成都平原大部海拔更高,是一条“悬江”。因此,岷江水患长期祸及百姓,成为蜀地人民生存发展的一大障碍。“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成为当时成都平原饱受洪水肆虐的真实写照。
都江堰水利工程有效消除了岷江水患。
新中国成立后,四川流域性的大洪水也时有发生。如1981年全川发生历史特大洪水,1958、1961、1977、1978、1995年等多条江河流域同时发生大洪水。1998年的四川特大水灾,受灾范围遍及全省168个县(市、区),受灾人口2718万,受损农作物2566万亩,倒塌房屋32.78万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23亿元。
而最近的2020年8月,青衣江雅安城区段出现百年一遇洪水,整个青衣江流域全面超过保证水位,四川当时还首次启动了I级防汛应急响应。
高强度、高频次的强降雨,是诱发灾害的主要因子。一般情况下,某地持续降水天数越长,最大降雨量越大,对该地区生产生活造成的损失影响就越大,其致灾因子的危险性也就越大。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教授李谢辉表示:“每年7月到8月的主汛期,是四川洪水的多发期,全年最大洪水90%以上都出现在7月到8月间。”
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主汛期历来洪涝灾害高发频发。“近10年,主汛期平均降水量占汛期总降水量58.8%,洪涝灾害经济损失占全年的70.5%、死亡失踪人数占全年的 67.7%。”
今年主汛期,四川防汛减灾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据“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统计,截至7月7日8时,今年全省洪涝灾害共造成19个市(州)151个县(市、区)79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4.7亿元,紧急转移避险23.7万人。
防范的重点是什么?
聚焦水库、堤防等重要基础设施和山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部位
7月5日,湖南省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发生决堤险情,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在四川,水库大坝及河道堤防一直是汛期安全度汛的重中之重。何以如此?
先看水库。四川共有各类水库8100余座,81%的水库修建于20世纪50至70年代,其中小型水库占98%、土石坝占88%,标准低、隐患多、运行多年,工程老化、功能退化严重。2023年,全省共排查出水库隐患问题2284个,当前除险加固任务较重。
与此同时,水利部对水库安全度汛提出了“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明确目标和力争“零风险”的更高要求。“一旦水库度汛出了问题,不仅仅是危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也将严重影响水利事业发展,必须重点关注、重点防范。”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说。
再看河道。四川是千河之省,河道的分布及地理位置同样对洪涝灾害的影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021年主汛期,青衣江出现多次涨水过程。
“我省的中小河流多出自山区和丘陵地带,洪水有涨落起伏大、汇流时间短的特性。”四川省水文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洪水极易造成堤防溃坝、洪水蔓延等洪涝灾害,各类堤防建设丝毫不能松懈。
2021年7月,渠江干流广安段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 游青 摄(视觉四川)
此外,山洪和地质灾害也是四川每年主汛期防范的重点。据了解,四川传统山洪灾害危险区达2.5万余处,183个县级行政区中有175个承担山洪灾害防治任务;共有地灾隐患点1.9万余处,分布在21个市(州)、175个县(市、区)。
“2024年主汛期,盆地东北部、西北部,以及川西高原、攀西地区,降雨将比往年偏多。上述地区的山洪和泥石流灾害是防汛减灾的重点,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四川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说。
在近日举行的一场防灾减灾调度会上,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人明确指出,主汛期要聚焦水库、堤防、在建工程、道路桥梁、地下空间等重要基础设施和山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部位。
除了重点防范部位,每年的“七下八上”(7月下旬到8月上旬)被称为防汛关键期,这一时段又是主汛期降雨和灾害多发期,也是防汛减灾需要重点关注的特殊时段。
应对的策略有哪些?
打好“主动仗”,把“防”的措施抓具体,“救”的准备抓到位
本轮强降雨还在持续,前期备汛和当前应对举措如何?
“通过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我省防灾减灾基础进一步夯实。”四川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有效应对今年汛情,四川正加快江家口等6座水库建设,新开工米市水库等2座防洪水库,新建堤防护岸2675千米。“特别是我省正在实施的568个国债水利项目中,486个是防灾减灾类项目,总投资162亿元,后续将陆续发挥效益。”
防灾减灾,以“防”为主。实践表明,及早预警是筑起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关键。尤其是在极端天气日益频繁的当下,未发先防尤为重要。
2023年,四川投入2400万元,在雅安市芦山县、绵阳市北川县等地建成5部测雨雷达。四川省水文中心水文建设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受降雨局地性或流域上游自然地理条件影响,省内部分中小河流无法建设雨量站、水文(水位)站,全省613条中小河流仅383条布设水文监测设施,通过建设水利测雨雷达,水利部门就可掌握第一手降雨信息,监测预报实现“抢先一步”。
针对主汛期和当前汛情,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要求,必须严格落实“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要求,聚焦重要基础设施和重点部位,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整治,做到全覆盖、无死角。“这几天,特别是有大暴雨的巴中、南充、遂宁,既要密切关注小流域、小气候强降雨灾害风险,又要紧盯区域性、持续性降雨的次生风险。”上述负责人说。
鲁班水库今年实施了除险加固工程。
面对各类极端天气事件,健全防御责任体系是重要应对举措。
以山洪地灾避险转移为例,极端强降雨极容易导致“三断”,即断电、断路、断网,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快速响应及处置灾情?“今年汛期以来,全省各地已全面推行‘3人1屋’临灾处置机制,逐点位落实基层‘指挥官’、避险‘监管员’、安置‘责任人’共12万人,过渡‘安全屋’1.9万个。”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说。
灾情发生后,应急救援力量成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今年汛期来临前,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在21个市(州)组建了抗洪抢险专业队伍,全省已落实防汛抢险队伍9413支25.9万人,并构建起省市县三级“1+21+220”救灾物资储备库体系。
主汛期防范重点
●水库、堤防、在建工程、道路桥梁、地下空间等重要基础设施
●山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部位
●“七下八上”(7月下旬到8月上旬)重点时段,是防汛关键期
防汛减灾挑战
●全省共有各类水库8100余座,81%的水库修建于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其中小型水库占98%、土石坝占88%,标准低、隐患多、运行多年,工程老化、功能退化严重
●省内部分中小河流无法建设雨量站、水文(水位)站,全省613条中小河流仅383条布设了水文监测设施
●四川传统山洪灾害危险区达2.5万余处、地灾隐患点1.9万余处,全省183个县级行政区中有175个承担山洪地灾防治任务
扛牢安全度汛责任
●加快江家口等6座水库建设,新开工米市水库等2座防洪水库,新建堤防护岸2675千米
●去年投入2400万元,在雅安市芦山县、绵阳市北川县等地建成5部测雨雷达
●全面推行“3人1屋”临灾处置机制,逐点位落实基层“指挥官”、避险“监管员”、安置“责任人”共12万人,过渡“安全屋”1.9万个
●全省已落实防汛抢险队伍9413支25.9万人,构建起省市县三级“1+21+220”救灾物资储备库体系
(图片均由四川省水利厅提供)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