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亢

近日,四川省发改委向各市(州)发改委、省管旅游景区发布了《关于加强景区价格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集中回应了时下旅游市场中的一些“痛点”问题。其中,“从严核定配套停车场到景区大门交通服务价格,有效遏制景区不合理外移游客接待中心、配套停车场,增加游客配套交通费用负担等行为”,引发了网友们的强烈共鸣。

景区大门越建越远,早已让很多游客“未见景已累”。一个普遍现象是:游客到了一个景区,要经过长长的商业街,远远才能看到游客中心,再走一截才是售票处,进了售票处,还要坐上收费摆渡车,途径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才能到达真正的景区。不仅如此,原来在公共区域能看到的景观,也彻底被景区外围设施包围住了。

游人乘坐竹筏在某景区游览。新华社发(赵京武摄)

这种做法固然有保护景区、方便停车的考虑,也难说没有经济创收的目的。有些距离过远的大门设置,确实超出了单纯保护的需要,让游客花了更多钱和时间。明明可以自己开车过去,却被规定要坐高额定价的摆渡车,一种“宰客感”扑面而来,让人体验感直线下降。值得警惕的是,这种现象似乎正在成为一种“标配”,人们不得不呼唤一种规范制度来解决。

此处要避免一个误区,并不是说景区想要创收就一定是不对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其实可以理解,毕竟经营、服务、人员方方面面都有其成本,而门票价格需要控制在合理区间内,景区就得考虑从其他方面增加收入。但在方法上,真的不能太短视和不顾游客体验。

如果景区有运营的压力,也可以动动脑筋,从文创、娱乐、升级体验、快速通道等其他增值服务方面来考虑创收,至少这些服务让游客有选择的余地,也易于接受。况且有统计表明,旅游产业链效益可达门票价格的7倍,游客二次消费在旅游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升,延长旅游产业链的作用不可小觑。

游客在某生态廊道骑行游览。新华社发(梁志强摄)

特别是我国旅游发展这么多年,游客的游览经历越来越丰富,有对比就有选择,旅游形式逐渐从“到此一游”转向“深度体验游”。尤其如今各类旅行体验分享平台越来越流行,每个景区到底做得怎么样已经彻底“透明化”了,游客体验提升已然成为景区们绕不过的议题。

换句话说,对于一些景区来说,最开始即使是“一锤子买卖”也能挣钱,但要长久发展下去,还是要吸引住回头客和好口碑。否则当所有人都被“骗了一遭”,还有人会去光顾吗?

一些亟需制定的规范是:游客接待中心、配套停车场应该建在距离景区多远的位置、配套停车场到景区大门之间的交通服务价格怎么定、景区大门到核心景区之间的交通方式是否可以选择?

游客在某景区拍照留念。新华社记者 唐文豪 摄

说到底,景区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设置这一段路的理由到底是什么?这一点应该有所交代,并且接受社会的监督。

从目前网友的热议来看,“景区大门越建越远”“景区小交通收割游客”早已戳中他们的痛点。部分景区不能把这段距离当作“金矿”,无限制地开采。现在各地文旅局都努力出新招招揽游客,缩短景区间距就是一个值得探索改进的方向。

毕竟,让游客有一个安心、舒心的游览体验,才是真正需要挖掘的“金矿”。

热点视频推荐

↓↓↓

关注“光明时评”微信视频号

↓↓↓

关注“光明日报”微信视频号

↓↓↓

可调节高度的课桌椅,值得点赞!让全国大学生免费坐地铁公交,实在!

让学生站着吃饭,真的是“为你好”?

“山寨周杰伦”遭质疑,模仿者无法摆脱的宿命?

小学生可免费上游泳课,值得被“复制”的思路

文字:小亢

图片:新华社

朗诵:王茜

责编:邢妍妍

编辑:张雪瑜 范天培 朱晓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