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江芸涵

5月23日,“纪检监察心理与行为重点实验室”建设暨全国首届纪检监察心理学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师范大学召开。

研讨会上,“纪检监察心理与行为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袁加锦教授分享了实验室的一些代表性成果。违纪是怎么来的?研究表明,利益需求是滋生腐败的重要诱因,道德意识的培养可以减少腐败风险,下属“迎合上意”容易滋生团队腐败。所以,“不能腐”的制度建设很重要,不能留下非法谋利空间。

“惩戒可以改变行为,难以改变态度,提升品格不能仅依赖惩戒。” 袁加锦认为,敬畏可以增强抗诱惑能力、减少自私自利行为,敬畏情感的培养有利于减少腐败意图、腐败、逐利行为,增强道德观、亲社会行为。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原所长傅小兰研究员介绍表情识别及态度识别的前沿研究进展。她重点解析了如何在审查调查谈话等社会互动中识别交往对象的虚假表情和伪装表情(如假笑),以及如何从伪装表情中辨别交往对象的真实情感体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建明教授做了“新时代十年反腐与治标策略思考”的学术报告。他重点阐述了“清除存量”对于党和国家反腐败事业的重要作用,并阐述了关于如何清除存量的政策建议及其理论依据。

据了解,“纪检监察心理与行为重点实验室”是省社科联、省纪委指导下建设的四川省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2022年12月设立。实验室致力于将心理学、脑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应用于纪检监察理论发展、学科建设及纪检监察工作的高质量发展,目前主要围绕纪检监察心理品质与教育、纪检监察的情绪识别与调控和违纪心理研究与预防三个重点研究领域开展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