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立夏之后,四川夏粮油规模收割有序进行,秋粮播栽进入冲刺,我省进入夏粮抢收与秋粮抢种的“双抢”高峰期。

在良田中,寻找四川人的“松弛感”,本报推出《天府粮仓的“油麦感”》系列策划报道,记者行走“双抢”一线,聚焦小麦、油菜两大作物,感受在粮油扩面积、提单产,推动良田、良机、良种、良法、良制“五良融合”背景下的麦香、油香,记录所思所感,挖掘天府粮仓夏粮油丰收背后的“油麦感”。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文/图

入夏南风热浪翻,迎来五月大忙天。适逢夏收季节,辛苦种植一季的油菜、小麦在蜀乡大地颗粒归仓。川油川麦生产,一季下来交出了怎样的答卷?当下,在一场场观摩会、测产会、验收会中,它们陆续闪亮“赶考”。

“赶考”,“考”出了什么?

5月16日,德阳市罗江区略坪镇长玉村国家级水稻油菜双季制种基地测产验收现场。王洪明 摄

油菜小麦产量高于去年

5月的广汉市,一望无垠的麦田里,金色麦浪翻滚,奏响了夏收序曲。5月13日,就在这里创下了全省稻茬小麦百亩连片的最高纪录——亩产650.3公斤!

夏收以来已参加多场测产验收活动的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研究员汤永禄难掩欣喜:“今年小麦测产的特点是验收面积越来越大,已经不是过去的一个小田块,一般都有几亩十几亩,更能代表大面积生产水平;测产越来越规范,严格按程序步骤进行,测产人员技术水平也有提高。而且,今年产量和品质都非常不错,有农户认为是近几年最好的。”

连续参加宜宾、仁寿、大邑、广汉等地小麦测产验收的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樊高琼也深有体会:“从丘陵到平原,从旱地麦到稻茬麦,我感受到四川小麦产业蓬勃发展”。丘陵旱地小麦借助平原成功经验高位推进,产量不错,川南示范基地在生育期160天左右,亩产可接近450公斤;平原稻茬小麦向更高水平迈进,多点亩产突破550公斤。

在小春作物中,与小麦犹如“孪生兄弟”的油菜表现也颇为优秀。

“今年我们针对高产优质宜机收品种川油81、川油83、冠美油958、荣香油101,抗根肿病品种川油101、耐除草剂品种川油82等川油系列品种布局了多个生态区的试验示范,在配套相应的抗逆丰产轻简高效生产等技术下,均充分凸显了品种的优良性状,产量不错。5月上旬至中旬在新都、广汉、邛崃、金堂、安州、三台、中江、夹江和平昌等多个生态区稻田、旱地分别对这些品种进行了测产,无论是平原区还是丘陵区都表现除了较高的产量潜力,一段机收最高达到260多公斤,两段机收达到270公斤以上。”国家油菜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研究员李浩杰说,“今年的油菜总的来说产量较去年有较大的提升。”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吴永成认为:“通过今年的测产,显示我省油菜直播机收同样可以获得高产且简化省工,适应油菜规模化生产。”

夏收时节,机手正在收获油菜。周金泉 摄

“从今年各地实收测产情况来看,油菜、小麦产量普遍高于去年。”四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薛晓斌肯定地说。

喜人答卷的背后是“天时地利人和”

是什么原因,让蜀乡大地迎来了这一个个夏收“赶考”的喜人成绩?

四川农业大学机电学院副教授雷小龙说:“这是通过选用宜机高产品种、机械化生产适度密植提高了产量,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我们认为通过选用良好的播种机,确保出苗质量高,苗全、苗匀、苗壮是高产的基础;高效田间管理是提质的手段,通过‘化控+联合机收’是减损的重要途径,从而实现耕种管收的全程机械化。”

汤永禄分析,原因有三,一是政府开始重视小麦生产,逐渐部署一些项目;二是科技支撑有力,新品种和新技术覆盖面越来越大,特别是高产播种技术的推广大大提高了效率、播种质量和产量;三是农户普遍认为种麦能挣钱,开始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投入。

樊高琼表示,这得益于品种技术农机不断革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良壤五良融合,政策、科技、投入综合发力,政科企推经营主体高度协同。同时,农业职业经理身份地位不断提升,种粮大户、田秀才、土专家等行业精英不断涌现,社会掀起高产竞赛热潮。

薛晓斌则将小春粮油丰收答卷的取得归纳为“天时地利人和”。一是从去秋油菜、小麦播种至现在的收获期,长期困扰稻茬小麦油菜生产的渍害很轻,冬季气温普遍较高,但接下来就是多次降温并伴随降雨,有利于延缓油菜和小麦生育进程、有利于补充土壤墒情、顺利搭建了丰收的苗架,油菜花期长、小麦灌浆好,此外,收获天气也非常的好,确保了适时收获;二是我省现有的4个油菜、小麦产业集群,通过各项目实施,加速了全程机械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推广;三是油菜、小麦主导品种加快更新换代,以绵麦902、川油83为主导的优质高产抗逆品种在全省已分别推广上百万亩;四是行政推动力度加强,撂荒地得到进一步整治,全省以稳面积、挖潜力为基础启动“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建设行动,开展“三大比武”高产竞赛拉练,比技术模式集成水平、比千亩片建设成效、比种粮主体综合效益;五是从政策上讲,全省今年在种植小麦的补贴上有一定程度提高,提高了种植户生产积极性。

“赶考”带来种种启示

在一场场小春粮油的各类“赶考”中,一个个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效果得到了检阅,可圈可点。同时也为四川进一步搞好小春粮油生产指明了方向。

“首先是我们的种植户、特别是种植大户要有强烈的欲望种好油菜,其次是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将科技成果及时送到老百姓手里,应用到‘大田’中,尤其是一些新的高产优质抗病品种,比如抗根肿病、抗裂角宜机收等品种的推广应用,新机械新技术的普及应用等。”李浩杰说。

汤永禄则表示:“各地对病害的精准防控还要加强,尤其是熟期较迟品种的赤霉病防控效果较差;出现新的病害如小麦黄花叶病毒、茎基腐病等,极可能因盲目引种或种子串换频繁造成;播种质量依然是影响遗传潜力释放和大面积单产提升的最大制约因素,需要加大抗逆播种技术推广力度。”

“今年测产与去年相比农业农村部有一个新要求,要求测产面积大于3亩、一次性联合机收。”吴永成坦陈,“通过测产,我们发现发现部分地区没有统防统治病虫的油菜病害发生对产量影响较大,现有拨禾轮收割机以及立式剪刀的损失率较大,需要加强分禾式收割机的更新迭代与推广应用。”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副研究员张磊从他今年参加的小麦测产,感觉到小麦测产更多突出了品种的特点,而不是单纯强调高产。由此,他得出了一个观点:“首先,测产不应变成竞赛,应弱化‘破纪录’的说法,回归生产实用目标;二是农业生产区具有区域性,并不是说某个品种或某个技术放在哪里都好,要强调具体生产条件或生态环境下的测产结果,以供今后推广参考,不可根据测产结果以行政‘一刀切’的形式在地方大范围推广,把选择权更多交给生产者;三是应说明生产过程的投入产出比,算总账,强调‘性价比’。”

“传统的理论测产,能找到品种和栽培技术的问题,能对科研提供帮助。但这是一种真正颗粒归仓的精细测产。”四川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推广中心推广研究员任丹华说,而广大从事大田粮油生产的种植户则以“实际收了多少斤”为原则,更关注全田实收测产。全田实收测产受作业条件、适收天气、机手水平、机具状况等综合因子的影响,只能通过加强对机手培训规范化操作的培训,适时机收,尽量做到减少机收损失、力争颗粒归仓,全田实收测产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生产的实际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