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锡东新城车联网基础设施已实现全域覆盖。

川观新闻记者 王眉灵 摄影 黄潇

机场内巨幅广告,登着数字园区的“空中厂房”;入住的酒店,正在举行算力应用相关论坛……初抵无锡,数智化的气息就扑面而来。此后几天,在智慧车间、在无人小巴、在企业主们忙碌的行程中,采访组更感受到了无形却无处不在的物联网,触摸到它蓬勃的产业生态。

作为信息科技产业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已快速发展成为涵盖智能硬件、传感器、云计算、大数据等众多领域的技术与应用集群。在无锡,物联网技术应用覆盖了全市交通、环保、医疗、安全等300余个细分行业,深入生产生活,融入城市肌理。

15年前,当全国唯一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落地无锡,物联网产业应用还是一片荒漠。无锡用10多年时间,“试”出了超4000亿元的物联网产业集群,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带动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已近7000亿元。

从“无人区”到“新高地”,无锡为什么能?

在走访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无锡物联网发展始终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走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适合物联网产业特性的发展路子。

威孚高科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一线。

一是就“怎么走”给出方向性指引。挺进“无人区”需要“领路人”。首先,物联网产业应用无前车之鉴,无锡先“借智”,请来院士、专家等业内大咖,或建言献策,或组建团队入驻,确立产业发展的大方向。其次,做好规划,以三年为周期,进行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近年来,已先后出台了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发展、车联网及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等三年行动计划,鼓励相关企业加大对物联网技术的研发投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此外,产业布局也在优化,从初期的传感器创新示范,到目前的“一感两网”(智能传感器、车联网、工业互联网)主攻领域,产业重点在不断调整优化,走访中我们看到,物联网+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已经开始示范。

二是就“怎么用”给出广阔应用场景。物联网的特性是万物互联,需要极其广阔的应用场景。无锡敢为人先,将物联网+教育、工业、金融、城市管理等,广泛推动物联网技术的落地应用;并结合本地实际,率先开展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示范应用,既扩大了应用场景,又促进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如大海般的场景应用,引来企业入驻、产业聚集、产业链完善;在潮涨潮落中,又促进了市场的优胜劣汰、技术的迭代更新,在不同领域、场景中出现的应用难题,反过来倒逼着技术进步,形成了良性循环。

尤为重要的是,作为中国物联网的发轫地,无锡注重技术研发的前端,始终扮演着“领跑者”角色,主导制定的物联网领域国际标准超过一半,这也为诸多“率先”“首个”应用在本土落地创造了条件。

无锡市锡山区南山小镇的无人小巴。

三是就“发展难”给出及时解决方案。有两个方面让人印象深刻。首先是政府主动引导“不缺位”。比如车联网,发展初期政府牵头,建设车路协同基础设施;为扩大无人驾驶应用,将城市资源开放,开设“无人小巴”公交专线,连接居住区和地铁站;在推广阶段,出台全国首部车联网方面的条例,通过立法,破除无人驾驶技术商业运营的法律桎梏。其次是以创新来促进创新。比如,无锡中小企业多,普遍面临“融资难”,由此催生金融服务产业的模式,撬动社会资本构建起规模超600亿元的物联网“基金丛林”,让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双轮”启动。

值得关注的是,以需求为导向,无锡不仅能解决问题,也能及时发现问题,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上的多个症结,在被逐一打通。

去年以来,“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我们感到,无锡的物联网产业发展,正是对“因地制宜”的生动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