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任紫鑫 绵阳观察 李睿

3月12日植树节,为加强翠云廊古树名木保护与研究,梓潼翠云廊历史文化研究院正式成立,多位专家学者现场接受了聘书。

活动现场。胡莎莎 摄

当天,绵阳不少市民在绵绵细雨中走到户外栽种树木。在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风景区,100多位专家学者等齐聚一堂,共话翠云廊历史文化。

在拥有“蜀道明珠”美誉的梓潼,古人在千百年前种下的大量树木形成了翠云廊的重要部分,如今它们已成为记录自然生态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翠云廊与古蜀道相伴而生,有“三百里程十万树”的说法。

翠云廊梓潼段古柏群。杨茂林 摄

梓潼作为古蜀道翠云廊的起点,如何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调查清楚才能保护好,也才能利用好。”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蔡东洲认为,梓潼翠云廊历史文化研究院的成立,有利于加强对古蜀道文化的挖掘提炼,为以后的保护工作形成更科学更有力的科学支撑和学术支撑。

此前,为加强翠云廊保护,梓潼县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蜀道翠云廊梓潼段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决议》《古柏资源离任审计交接管理办法(试行)》,并成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委员会。此次梓潼翠云廊历史文化研究院成立,旨在探索翠云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

梓潼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文昌文化、三国文化等丰富多元的历史文化,翠云廊梓潼段留下了张飞植柏表道、“先交树、后交印”等大量历史典故。其境内有全国最大的纯古柏林,1万余株古柏蔚然深秀,2300余年树龄的古柏王苍劲如龙,被誉为“古柏大观园”“森林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