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观察 罗顺 摄影 川观新闻记者 王培哲 刘川
“可以发车了!”11月9日中午,在山上的竹林外,张先儒清点完货车里的竹棍,朝司机喊了一嗓子。引擎嘶鸣,货车驶出竹林,转眼间不见踪影。
宜宾市兴文县僰王山镇新河村,每天有数吨竹棍从张先儒的工厂里出发。这些一米长、手指粗、外形光滑的竹棍将被运往安徽,在那里被制成竹吸管,再销往国内外。依靠竹筷、竹签和竹吸管的原料加工生意,这个小镇上近万平米的工厂年产值能达到3000万元。
张先儒说自己是个典型的“竹一代”——第一批到僰王山上把竹子玩出新花样的人。2004年前后,听说竹材加工能赚钱,他从老家眉山仁寿跑到宜宾兴文僰王山上安了家,承包了一片竹林,用竹材制作灯笼。“那时大家对于竹子用途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竹筷、竹椅,我做的竹灯笼因为工艺更复杂,利润更高。”张先儒记得,竹灯笼不仅在国内销售,还有很多经人介绍出口到了海外,最多的时候一年能赚十几万美元。
张先儒的工厂内,工人们正在生产竹吸管的初加工品。
好景不长,张先儒发现,随着竹产品加工的同行不断增加,竹筷、竹签等初级竹产品的利润率一路下滑。到2021年,生产一双竹筷的利润已经不到10%、竹灯笼的利润降到不足15%。这些变化提醒他,是时候调整产品思路了。
今年初,兴文县举行“以竹代塑”产业招商活动,张先儒“闻”到了产业升级的商机。经政府推介,他在活动上认识了一位经营竹吸管的安徽客商,两人一拍即合——由张先儒提供原材料初加工,安徽工厂负责精细加工成竹吸管,产品利润率能达到30%以上。敲定合作,张先儒搬下了僰王山,山下场地开阔,他投资1000多万在镇上建起2条竹吸管初加工生产线,目前还在扩招工人。从这半年的经营情况看,全年的营收预计可以达到3000万元。
张先儒的工厂内,生产好的竹吸管的初加工品。
兴文经开区竹产业园生产的竹浆纸餐具。
张先儒的目标不止于此。紧挨着一期厂房,他的二期厂房正在等待机器进场。张先儒计划充分利用生产竹吸管初加工产品产生的竹粉,变废为宝将其制成竹炭和竹子猫砂,一方面降低了原材料损耗,另一方面提高了产品利润率。“目前竹炭和竹子衍生出的宠物用品还是一个新赛道,前景可观。”张先儒说。
意识到竹加工产品亟需提档升级的,不仅是张先儒。兴文县在编制竹产业发展规划时,就把“竹代塑、竹食品、竹纤维、竹纸浆”作为研究重点,提出发展竹类精深加工。
“为了鼓励像张先儒这样的‘竹一代’不断创新,吸引更多‘竹二代’在兴文安家落户,我们先后打造了6个省级现代竹林示范基地、1个省级现代竹产业园区、3个乡村振兴竹产业示范基地。”兴文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兴文县竹企业目前已有128家,其中加工企业71家,精深加工企业39家,竹产品从竹筷、竹食品发展到竹丝、竹炭、竹代塑等上百种精深加工产品。
俯瞰兴文经开区竹产业园。
11月10日,在兴文经开区竹产业园,宜宾祥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5亿元、年产2万吨的竹纸浆环保餐具生产线于去年底建成投用,每天工厂九成以上的竹浆纸餐具从兴文运往海运港口,漂洋过海抵达欧美市场。不远处,四川青凡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今年7月投产的全自动竹浆纸餐具生产设备每天仅需不到10人维护,就能生产近2万吨竹浆纸餐具,这些产品大部分也是销往海外市场。“以竹代塑最大的阻碍,就是目前餐具领域竹产品价格是塑料的5—10倍。海外市场起步较早,我们从海外市场起步,逐渐做大规模,提高生产率,为大力进军国内市场做准备。”这两家企业负责人表示。
兴文县林竹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抢抓宜宾建设全省首个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的机遇,促进以竹代塑的发展,兴文县相继打造了楠竹、方竹、纸浆竹3大类10万亩级产业基地,楠竹年产量达420万根,纸浆竹产量达30万吨。
俯瞰四川现代楠竹产业基地。
今年,兴文县补齐了“以竹代塑”的最后一块短板——竹浆生产。在最近召开的2023国际竹业品牌博览会上,兴文县签下总投资达30亿元、年产35万吨竹浆纸一体化项目。“我们将力争打造西南地区最大的竹、浆、纸一体化产业基地。”兴文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