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国际高新林竹产业园。
川观新闻记者 赵荣昌
“还有什么需要协调解决的?”10月9日,没有寒暄,泸州市纳溪区林业和竹业局局长唐廷俊一口气跑了两家企业,直接询问。“解决好企业的困难,就是为产业发展‘铺路’,为群众增收‘提速’。”他说。
这是纳溪依托竹林生态资源优势,走竹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的一个生动故事。
“主题教育的关键一环,就是聚焦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以探路竹产业发展路径为例,泸州市纳溪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纳溪明确以“一根翠竹带动多个产业、一根翠竹撑起一方经济、一根翠竹致富全域百姓”为发展思路,确保以主题教育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把政策“红包”送下去
“12万元贴息补助,预计本月就能到账!”一见面,四川清竹源纸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曾朝林就向唐廷俊报了“喜讯”。曾朝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目前每月每平方米两块多的物业费来算,12万元贴息补助相当于减免了36个月物业费,‘实打实’缓解了压力。”
纳溪区围绕“竹产业+”理念,把竹产业发展融入全区乡村振兴规划,出台了《关于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将政策“红包”送到企业。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纳溪区结合竹产业发展,累计解决企业用地、用水、用电、交通、物业管理等问题20余个,并对未解决的问题建立台账,落实专人,跟踪解决。
不久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四川省竹产业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方案》印发当日,唐廷俊就组织人员研究文件精神并梳理相关惠企政策,及时告知西部国际高新林竹产业园中的相关企业负责人。
国庆假期前夕,唐廷俊专门开了班子会,建立起包联企业制度,每位班子成员联系一家驻园区的企业和项目。“走到企业生产一线去,摸清企业到底有哪些问题。”他向记者展示了近期收集的台账,“梳理出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12个,每个都配套制定了解决措施。”
纳溪区委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下一步还将结合全省《方案》为当地企业“量身定制政策红包”,“让红利惠及更多企业,助力开展林竹产业‘强链、延链、补链’行动,积极与国内林竹龙头企业对接,争取招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园区,擦亮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牌子。”
让发展“红利”可感知
“忙坏啰!”谈及刚过去中秋国庆假期,经营栖云雅舍竹文化民宿的纳溪区白节镇赵坪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聂志君和品胜喜地休闲旅游体验基地老板陈继东两人不约而同地大笑。
开业不到两个月时间,第一个长假就迎来了爆满。“慕名而来‘打卡’的、来吃全竹宴的,比比皆是。”聂志君说,根本没想到竹旅产业会这么火。
“销量翻了不止一番!”虽然天公不作美影响了游客数量,但盘点下来却令陈继东内心欢喜:“竹下养殖的农产品,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
竹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受益者不止投资者们。今年8月底,赵坪村两名返乡农民工到栖云雅舍竹文化民宿打工,在家门口就实现了月收入超4000元。“加上年底村集体经济分红,和外出打工收入差不多。”两人很是兴奋。
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赵坪村竹文化主题民宿。
竹产业和文旅碰撞出的火花,让纳溪尝到了竹产业发展的甜头:通过不断培育文旅消费新亮点,当地已经建成省级森林人家、竹林人家、森林康养人家、森林康养基地、森林自然教育基地、花卉产业园区、竹林名镇等20个。
连日来,纳溪区深入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活动,聚焦林竹产业发展相关单位(部门)组成专题调研组开展调研。几番调研下来,一种生态种养循环模式吸引了调研组注意:利用林下生态环境,推行“基地种植—深度加工—生产废料—林下种养—回归竹林”生态种养循环模式,发展竹荪、木耳、中药材、林下鸡等竹下生态种养殖业。
“这种模式有何优势?”记者抛出疑问。纳溪区委相关负责人给出一组数据:当前,当地已建成林下生态种养基地3.45万余亩,预计亩产值增加4000元以上。
“在已有的产业基础上探索产业发展的路径,不仅避免了‘走弯路’,也实现了现有资源的高效利用。”调研组成员说。
“胸有成竹!”纳溪区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将加大力度推动大旺竹海、鼓楼山、普照山等一线竹林区竹旅深度融合,重点围绕G546沿线打造西部最美竹林风景线,采用增绿、植景方式,阶梯式、多点式彩化美化道路,串联沿线地域特色、自然禀赋、人文资源,力争打造出一条集景观、产业、人文、生态、康养于一体的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
纳溪区委宣传部供图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