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发布会现场
藜藜 陈敏 川观新闻记者 成博 摄影 李志强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文热”已经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一个颇受关注的文化现象。
9月23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文国际传播研究丛书”新书发布会在成都举行。该丛书日前由外研社出版,首次对10个代表性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中文国际传播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旨在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文国际传播提供参考和依据,通过中文教育及研究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铺路、为各国间的互联互通搭桥。
据悉,本套丛书共10册,是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结项的衍生成果,研究对象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肯尼亚等10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本套丛书从多学科融合视角阐释中文国际传播的历史价值及现实意义,研究对象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既凸显了区域国别特征,又剖析了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和具体方案。
本套丛书主编、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副院长雷莉教授介绍,“为了探索中文国际传播的新路径,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保证数据资料自下而上从实践一线来,又经过自上而下专业讨论和理论概括,致力于形成一套既有理论深度,又兼具实践指导意义的系统全面的学术著作。
雷莉表示,研究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文国际传播的课题在2016年时就已经立项,但我们最终确定选择10个代表性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国别化的中文国际传播研究是始于2018年9月。“我们注意到,当时已发表的关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文国际传播的著作,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作为一个笼统的整体进行研究。从多年的中文国际传播一线教学经验出发,我们意识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甚至国家内部的地区之间都存在较大差异,中文国际传播没有‘万灵药’,必须因地制宜。”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研究团队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选取了10个代表性国家,分别从该国的国家概况、文化背景、语言特点、“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文在该国的传播概况及其传播的必要性等几方面加以考察,分析中文在该国文化背景下、在跨文化语境中的传播特点,总结利弊,并提出满足“一带一路”倡议需求的传播策略与建议等。“为了体现国别区域特色,丛书主创人员多是在国外从事中文教学、翻译或外事等工作,有良好的学术素养和丰富的实地经验,“每册书稿都有本国来华留学生及本地学者参与,语料是第一手的,信息是新近的,他们有理性有体验有情感,‘我者’‘他者’身份兼顾兼容,特别是外国留学生的深度参与,本身就体现了文明互鉴、民心相通”。
同时,研究团队也十分注重将语言的传播放到文化背景中加以理解。“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密不可分,语言的推广离不开文化,文化的传播主要依靠语言。本套丛书创新性地将文化交流作为语言传播的背景,把此背景下的中文国际传播状况作历史地、系统地梳理与研究。在介绍10国国情概况、文化特点和语言状况的基础上,展示中国与10国文明互鉴的宏大图景,聚焦中国与10国语言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状,关注它们对中文的需求,重点研究中文在此交融背景之下的传播策略,探索如何有效地传播汉语,以期为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语言层面的力量。”雷莉表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