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派东风到此时,春晖无尽满园枝。4月17日,2023年四川省首届川剧汇演活动正式启动。这件盛事是四川重大文化工程活动之一,也是近年来四川首次省级层面覆盖全年龄段的川剧官方大汇演。从4月下旬至5月中旬,来自省内外19家川剧院团(单位)的300多名川剧优秀演员,送上28场精彩演出。为此,四川日报《天府周末》“西岭雪”版、川观新闻文艺评论频道特约相关专家、学者撰写评论,对本次汇演进行点评,敬请垂注。

田华 韩柯

在数字化传播的时代背景下,2023年四川省首届川剧汇演的全部剧目均进行实时直播,采用“线上+线下”的展演形式,将舞台和直播间融合,让更多观众有机会能接触川剧、了解川剧、爱上川剧。综观此次川剧直播,主办方能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积极进行传播路径创新,可圈可点。

运用直播技术,突破时空限制。

川剧表演的传统场所是剧场,且受剧场位置和座位数量的限制,观众需要亲身前往剧场才能观看川剧表演,这极大地限制了表演的受众范围。通过直播技术,川剧表演可以跨越时空限制,将现场情况实时通过网络传输到观众的电脑、手机或其他设备上,让观众可以在不同地方观看川剧表演,享受到与现场观众相同的观赏效果,具有很强的便利性和灵活性,大大地拓展了川剧表演的受众范围,让更多观众可以欣赏到精彩的川剧表演。

本次汇演的剧场为四川大剧院·大剧场、成都城市音乐厅、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每场表演,剧场最多只能容纳1601人同时观看。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很多川剧戏迷无法到场观看,而现场直播恰恰解决了这一难题。根据直播定位数据显示,有来自绵阳、巴中、宜宾、泸州、遂宁、凉山等省内戏迷线上观看,也有重庆、海口、沈阳、安康、上海、合肥、乌鲁木齐等省外戏迷关注。同时,直播场均有3000人以上观看过,热度较高,受众范围较广。

加强参与互动,构建即时反馈机制。

观众在剧场观看川剧表演时,碍于场地、环境等原因,不能即时性讨论,直播打破这一桎梏,建立起即时反馈机制。观众在线上观看川剧直播时,可以即时性地发表评论表达看法和态度,不再拘泥于剧场观戏习惯的限制,可随时随地与其他线上观众交流,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提升川剧直播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此外,观众可即时就观戏效果发表建议,以便剧场及时改进。

通过对本次川剧直播实时评论数据分析发现,大致可分为互动型、评论型、无意义型三种评论。观众就剧目背景、演员年龄、地域、唱腔、服化道等多方面进行评论,与志同道合的川剧戏迷交流,增加文化知识储备,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营造了较好的观戏氛围。

在《卧虎令》的直播中,国家一级演员、“二度梅”得主陈智林到直播间宣传川剧,与戏迷进行交流互动,并表示“我会与大家为传统文化共进退”“一起关心川剧传承人”等号召,瞬间点燃直播间内戏迷朋友们的热情。

此外,在汇演的前几期直播时,视频没有字幕,许多观众表示听不懂或理解困难,并对此提出加字幕的建议。工作人员听取了观众反馈,在之后的直播中都加入实时字幕,并对晦涩难懂的方言进行解释,如“炸得稀烂”等,方便戏迷更好地观看和理解川剧。

通过直播的宣传和推广,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川剧的魅力和特点,增加用户黏性,提高其对川剧的兴趣和喜爱度,吸引更观观众走进剧场观看川剧,为川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和空间,推动川剧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本次川剧汇演集结了老中青三代川剧演员,年龄跨度从16岁至57岁,既有名角儿,也有新秀,传帮带的文化传承在此次汇演中得到很好呈现,观众在观看直播时纷纷发出“川剧有救了”“川剧后继有人”的感叹。

同时,观众在观看直播时对演出中优秀的演员不吝赞美,演员可根据观众的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不断优化表演。这对川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川剧从业者们全面了解观众的反馈和评价,更好地了解观众的需求和意见,从而对川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正向激励。

此外,工作人员还可通过分析后台数据了解观众的兴趣和需求,打造更加贴近观众需求的表演,提高表演质量和观众满意度,为川剧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川剧传承者们通过不懈的努力,积极寻求创新与变革,终使其在历史长河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在数字化时代的加持下,川剧必将会展现出更加闪耀夺目的光芒。

作者简介

田华,成都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成都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韩柯,成都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