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陈碧红
“只需要用四川甘孜州总面积的2%来建设光伏电站,再利用1%的优质潜在抽水储能参与调节,即可支撑川渝两地打造100%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并能满足当前及未来川渝地区全部用电需求。”6月25日,在成都举行的新加坡—四川贸易与投资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现场,通威集团总裁禚玉娇提到的一组数据,让台下众多来自新加坡的知名企业代表议论开了。
当天,由新加坡相关政府部门、经贸机构、知名企业共计80余人组成的政企高访团来川,与四川开展经贸交流活动。作为新川贸投委时隔三年举办的首次线下年会,这次双方将重点讨论合作的目标之一锁定在了“绿色”。
“小能源”换“大能源”产业 前景可期
作为中新两国关系升级后在中国举行的首次双边合作机制性会议,此次新川贸投委第二十三次会议举办的重要意义可见一斑。会议伊始,新加坡政府高层就开门见山表达愿景:积极支持四川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希望凭借自身在绿色转型、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丰富经验和强大能力,持续深化新川合作。
绿色转型,被新方视为此次赴川开展合作的“头等”事件。
为何锁定“绿色”?显然,四川具有殷实的绿色“家底”:四川作为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水电占比85%、装机超过1亿千瓦,水电发电量和天然气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全国每100度水电就有28度出自四川,每100立方米天然气就有23立方米出自四川。毫无疑问,在“双碳”背景下,四川是布局新能源产业的最佳区域。
不过,在多个“第一”的光环之下,禚玉娇毫不避讳地提出了一种观点:四川作为可再生能源大省,尽管水电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保供压力依旧不小。“加快构建四川水光风储多能互补的能源体系,打造世界清洁能源基地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双方合作,加大清洁能源的市场开发,才能换来更经济、更可持续的未来。”
如何开发?她以光伏发电举例:过去十多年来,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了90%以上,成为全球最经济的发电方式之一。当前,中国光伏发电成本已降到0.3元/KWh以内,预计“十四五”期间降到0.25元/KWh以下,低于绝大部分煤电成本。经相关测算,仅需西部国土面积的1%—2%发展可再生能源,即可支撑“双碳”目标下我国未来一次能源消费的大部分生产和供应。
她还提出,制造光伏系统全过程的能耗,在电站建成后半年内即可全部收回,系统可稳定运行25年以上,整个生命周期回报的电力是投入的50倍以上,这是典型的“小能源”换“大能源”产业,前景可期。
资源+技术 新川绿色合作“拥抱”更紧
对于绿色发展的需求,已经在低碳道路上走在前面的新加坡依然很大。
早在2021年,新加坡政府就公布了“2030年新加坡绿色发展蓝图”,制定了未来10年的绿色发展目标。同年,新加坡企业发展局推出价值1.8亿新加坡元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计划,加强企业在资源优化和标准采用等方面的能力,助力创新型企业可持续发展。此后一年,新加坡贸工部又推出绿色经济监管创新倡议,支持企业把握新的绿色发展机遇,开发绿色产品与服务。
“作为世界文明的花园城市,新加坡近年来不断加大力度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不少好技术、好产品在推动本国绿色转型发展同时,也希望‘走出去’,开拓更大的国际市场,而四川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新加坡能源集团中国区首席财务官罗康珩说,四川作为清洁能源大省,为新加坡绿色能源的经验技术落地提供了天然优势。
他同时表示,近年来四川出台多样化的政策扶持和推动低碳发展,在产业升级、人才聚集、技术革新、商业模式灵活开放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这些对能源企业来说都是极为有利的营商土壤。
四川和新加坡在资源和技术上共享共建,立足未来更多绿色低碳新能源合作,罗康珩也表达了希望具体开展合作的两个领域:一是加大分布式光伏项目在川投入,二是在四川推广用户侧储能系统,进一步提升工商业供电需求。
不仅如此,当下中国国内火热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让此次众多来访的新加坡政府部门代表和企业家看到更多空间:根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50年中国基本全部实现汽车电动化,保有量预计达到5—10亿辆。若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初步估算未来30年以汽车电动化、能源消费、电力生产清洁化为代表的绿色转型将在中国形成百万亿元级市场,全球形成百万亿美元的产业规模。
绿色合作,四川与新加坡携手站上新台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