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派东风到此时,春晖无尽满园枝。4月17日,2023年四川省首届川剧汇演活动正式启动。这件盛事是四川重大文化工程活动之一,也是近年来四川首次省级层面覆盖全年龄段的川剧官方大汇演。从4月下旬至5月中旬,来自省内外19家川剧院团(单位)的300多名川剧优秀演员,送上28场精彩演出。为此,四川日报《天府周末》“西岭雪”版、川观新闻文艺评论频道特约相关专家、学者撰写评论,对本次汇演进行点评,敬请垂注。

杨帆

川剧传统大幕戏《绣襦记》从登场演员,到鼓师、帮腔,都无不体现着“青春”二字,他们中最年长的也不过20岁。最引人注目的是,在高饱和度的舞台布景色调中,男主角郑元和的服装色彩变化——青碧、素黑、明黄、亮红——变换的服色,在看似程式化的戏曲表象中,展示着这位书生的情路历程,也散发出关于这一幕大戏的生命力。

青碧,恋恋风尘赠绣襦。

郑元和与李亚仙相识于风月场所,一位是宦门子弟,一位是风尘女子。郑元和赠绣襦以明心迹,这件青碧色的绣襦,见证着两位有着门第巨大差别的人爱情的萌发。青碧的绣襦,既像二人年轻的生命力,也承载着二人的感情。然而,当李亚仙被迫褪去青碧的绣襦,换上鲜红的衣衫,就预示着二人此后的波折。

素黑,侠义江湖还绣襦。

一件素黑的长衫,显示着郑元和从流连风尘的世家公子沦为街头乞丐的身份转换。郑元和钱财用尽,又被父亲逐出家门。尽管为乞丐所救,跟着唱莲花落乞讨度日,但一身素黑的衣衫却敛尽了书生身上的生命力和才子的张扬感。正是在这样的际遇中,他唱着与李亚仙的恋与情。二人重逢时,李亚仙将郑元和昔日所赠青碧色的绣襦披在他素黑的衣衫外,这位失意的才子似乎才被真正重新赋予生命。

明黄,书斋情斋弃绣襦。

刺目劝学可谓全剧高潮,郑元和所着戏服的色彩形成鲜明对比——由素黑一变而成亮眼的明黄,在表明其终于摆脱为温饱而四处乞讨生活的同时,也暗示其性情的巨大变化。同一个房间内,身着淡粉色服装的李亚仙端坐而刺绣,而一身明黄色的郑元和却以近似无赖的行径与李亚仙反复拉扯着读书还是不读书的问题。单调的蓝色布景所形成的舞台上,是李亚仙眼中苦读的书斋,也是郑元和眼中的情斋。

亮红,又见绣襦遇知音。

身着亮红色官服的郑元和上场,李亚仙仍披着一身青碧色的绣襦,似乎李亚仙又变成了剧目开头的那个女子,她仍不被接受——曾是风尘女子的李亚仙,现在是瞎眼妇人李亚仙。但巧妙的是,李亚仙身着绣襦的青碧,又与一身红袍的郑元和头顶那看似“不合时宜”的青碧色官帽相得益彰,使故事最终定格于二人着亮红长袍、持碧色绣襦的瞬间。

剧中有言:“风尘中难把知音访。”这一场由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青年演员拿出的大幕戏,以碧色绣襦贯穿舞台演出之始终,最终在一片耀眼的团圆红中,李亚仙与郑元和再拿起那件碧色绣襦。这青碧,恰如这群年轻的演员,展现着关于爱情、关于青春,关于川剧的蓬勃生命力。

正是服色改妆之意趣,戏曲程式之加持,使得这一知音相遇、情爱相谐的故事,在青春版川剧的演绎中摇漾出不一样的光影。

作者简介

杨帆,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