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

关于支持川中丘陵地区四市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加快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的意见

(2023年5月14日)

支持川中丘陵地区自贡、遂宁、内江、资阳四市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是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举措,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部署,加快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结合四市发展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面落实“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培育成渝地区新兴增长极,有力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二)发展定位——建设先进制造业新兴集聚区。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构建创新生态体系,推动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打造成渝地区重要制造基地。

——建设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带。构建具有丘陵特色优势的现代农业体系,坚持科技赋能、示范引领,增强保障成渝地区“米袋子”“菜篮子”功能,打造“天府粮仓”丘区示范,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建设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试验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化文旅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有力支撑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

——建设现代商贸物流优势承载区。提升商贸物流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和国际化水平,形成服务成渝地区、畅通国内外的现代商贸物流枢纽。

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推动四市特色发展。支持自贡建设新时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示范城市和川南渝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遂宁建设成渝中部现代化建设示范市和锂电之都,内江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产业强市和区域物流枢纽,资阳建设成都都市圈现代化产业新城和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示范区,推动内自同城化发展,加快形成奋勇争先、生动活泼的发展局面。

(三)发展目标。到2027年,产业发展新高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四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工业化水平稳步提高,农业基础更加巩固,服务业规模迈上新台阶,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成型,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发展质量效益大幅提升,区域人口聚集能力增强,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产业发展新高地,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和区域竞争力提升到新的水平,与成渝地区其他区域实现高水平协调发展,成为成渝地区现代化建设活跃的新兴增长极。

二、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

(四)打造一批千亿级制造业集群。推动清洁能源、食品饮料、绿色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等产业向千亿级集群加快迈进。加快建设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壮大锂电产业,支持地热能开发利用,开展卤水提锂综合开发利用产业化示范,加快建设成渝“氢走廊”。支持优质白酒、罐头饮料、休闲食品等产业发展,建设川味预制菜产业基地。推动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产业延链强链,加快培育壮大天然气(页岩气)化工产业,建设全国一流的盐氟化工产业基地,打造绿色油气化工新材料基地。促进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环保能源装备、轨道交通、专用车产业做大做强,支持承接国防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发展无人机及通用航空、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瞄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汽车电子等产业发展方向,提升电子终端产品生产能力和配套能力,打造成渝地区重要的电子元器件及先进电子电路制造基地。推动钒钛、金属复合材料等先进材料和前沿材料研发应用。支持中国牙谷建设,推动口腔医疗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创新药仿制药研发生产。

(五)培育壮大优质制造企业。加强重大产业化项目招引,创新协同招商、平台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机制,主动承接发达国家、东部沿海地区及成都、重庆产业转移。实施“珠峰攀登”“贡嘎培优”行动计划,开展产业新赛道争先竞速五年行动,培育一批制造业领航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改造。支持智能化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

(六)高水平高质量推动园区建设。依据“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有序推进园区布局优化。加快落地建设威远、安岳、富顺等化工园区,推动有条件的化工园区扩区拓园,支持建设一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全面推行园区“亩均论英雄”评价机制,推进工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改革,提高园区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水平,促进土地多用途混合利用。

(七)建设成渝中线科创走廊。支持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持资阳、遂宁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推动自贡、内江国家高新区提质升位。深化创新型城市建设,打造产城融合创新发展带。推进大院大所“聚源兴川”行动,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聚区,建设天然气(页岩气)、电子信息、锂电及新材料等区域性研发平台、中试基地、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支持自贡建设川南渝西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发展行动,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广应用科技创新券。加强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促进科技、教育与文化融合发展。提升产教融合发展水平,建设区域职业教育中心,支持升格举办职业本科学校,推动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共建一批产业学院。支持更多高校新增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支持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积极发展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争取设立国家医疗器械技术评审检查分中心。

三、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特色农业

(八)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丘区示范。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提升粮食产品品质。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推进“五良”配套,强化科技示范,建设川中丘陵地区优质粮油、生猪、特色果蔬产业带。发展生态低碳农业,推广水旱轮作高效种植、旱地粮经复合种植、粮经作物生态立体种植、稻鱼(虾)综合种养等模式,扩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落实产粮、产油、生猪生产大县重点扶持政策,建设一批“稻香杯”优质水稻基地县、薯类生产重点县、“天府菜油”基地县、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和酿酒专用高粱发展重点县。盘活林地资源,高质量建设“天府森林粮库”。

(九)推动特色产业扩面提质增效。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提升柠檬、血橙、无花果、花茶、油茶等品牌附加值和影响力,支持白芷、天冬等全产业链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加快建设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打造川中丘陵特色柑橘产业带。支持现代农业、林业星级园区提档升级、扩大覆盖面。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整治的支持力度,支持探索丘陵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

(十)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突出主导品种集中示范推广,加强农作物及畜禽育种攻关,支持大豆种源基地和西南禽兔种业基地建设,建设黑猪、黑山羊、白乌鱼等保种及创新育种繁殖基地。加快内江荣昌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支持内江建设国家畜牧科技城。支持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施农民合作社联农带农能力提升工程和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组建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加快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进程,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支持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

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十一)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天府旅游名县,持续开展天府旅游名牌建设,实施一批重大文旅项目。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蜀绣、竹编、夏布、扎染等工艺保护传承,传承川剧“资阳河流派”,做响遂宁杂技、资中木偶戏等品牌。联动开发沱江、涪江沿线旅游资源,打造千里山水画廊。依托穹窿地貌,发展亲山亲水亲子游。支持遂宁打造全省影视产业副中心。支持举办球类运动、山地运动、水上运动等大型赛事,打造高水平足球竞训基地。

(十二)塑造区域文化旅游品牌。支持自贡打造世界恐龙之乡、中华彩灯之城和中国盐文化传承发展高地,遂宁建设养心文旅名城、生态公园名城、西部水都,内江打造大千文化之乡、中国甜食之都、夜游城和研学城,资阳打造成都都市圈近郊旅游目的地、建设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打响“资足长乐”“石刻之乡”文旅品牌,联动打造红色印记、和美乡村、石窟石刻、研学探秘等精品线路。大力弘扬革命文化,提升陈毅、江竹筠、范长江等故居(纪念馆)品质,支持创建国家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重点镇,推广巴蜀乡村文创。共建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依托各类博物馆发展研学旅游,推进工业遗址活化利用,支持井盐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支持自贡恐龙博物馆申请设立四川自然博物馆。推进濛溪河遗址考古发掘和保护利用。

(十三)推动文旅消费升级。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质量,增强文旅消费承载力、集聚力、吸引力。拓展城市旅游新空间,支持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加快中华彩灯大世界、灵泉水乡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发展,打造“夜天府”经济品牌。打造川中美食荟萃地,加快川派餐饮创新发展先行区建设,提升中国盐帮菜之乡影响力。

五、推动现代商贸物流加快发展

(十四)建设一体互联的综合交通枢纽。推动交通体系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构建成渝地区中部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遂宁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自贡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主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建设,打造专业货运物流空港,加强公铁水空立体联动发展。打造辐射成渝地区的电商集聚中心和多式联运示范基地,开展大型区域商品分拨配送中心试点。

(十五)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围绕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深入实施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推进遂宁、内江区域商品分拨配送中心试点建设。健全农村商贸物流服务和配送网络,完善县域商业体系和农产品上行体系,支持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创建。加快培育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开展供应链数字化升级,促进商贸物流设施设备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加快智能服务终端建设。支持物流产业园建设,推动冷链物流发展和冷库建设。

(十六)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建设“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大力发展绿色外贸,依托特色优势产品打造出海品牌,加快建设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创新建设文化出口产业园区。推动内江、遂宁经开区创新提升,创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建设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支持建设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推动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及发展联盟建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实施“抢滩出海”跨境招商系列活动。

六、提升产业发展支撑能力

(十七)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设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成自宜高铁,加快推进绵遂内铁路、成渝铁路成都至隆昌段扩能改造工程,规划研究内昆铁路内江至宜宾段扩能改造工程,研究论证重庆至自贡至雅安铁路。实施成南、成渝、遂渝等高速公路扩容改造工程,推进内江至大足、南充至潼南、资中至铜梁、自贡至永川等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内江至南溪、乐至经自贡至犍为、资中至乐山、安岳经内江至合江高速公路、成自泸高速扩容项目前期工作,支持建设便捷直达天府国际机场的高速公路。完善城际快速通道网。实施农村公路品质提升工程,推动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统筹规划建设运输机场、通用机场。推动沱江、涪江国家高等级航道达标升级。尽早开工建设引大济岷、毗河供水二期、长征渠引水等工程,开展涪江右岸水资源配置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建设向家坝灌区、蓬溪船山灌区、两河口水库、大石包水库、梓桐沟水库,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支持乡村水务试点县建设,支持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推进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建设。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开展城市更新行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布局完善5G通信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推动融合基础设施赋能升级,促进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建设为契机,加快算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燃气发电、调峰储能储气项目建设,打造新能源应急调峰基地。

(十八)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发展壮大县域特色产业,培育全国百强县(市)、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工程。推进中心镇建设,打造一批先进制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专业功能镇。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和未成年人保护体系,持续加强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区域中药制剂中心建设。

(十九)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和林长制,按照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要求,全面强化生态红线管控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依法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开展美丽四川建设试点,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建设沱江、涪江流域生态廊道。开展沱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推进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攻关。探索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各类专项资金,支持城乡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固废危废处理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营。持续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加大生态环保项目储备,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污染治理。

七、强化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

(二十)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加大财力补助力度,持续提升市县财力水平,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在债务风险可控和项目准备充分前提下,支持四市3年内新增政府债券总额度不低于600亿元,支持申报发行最长30年期限专项债券。支持探索债务化解新路径,建立化债奖补机制。省统筹、市参与建立成渝地区中部崛起产业基金。研究降低与重庆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建设中的政策级差问题。推动天府国际机场市际分税政策落地。

(二十一)完善要素保障政策。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落实重大项目统筹保障机制,支撑性产业项目和跨区域基础设施项目由所在市统筹保障用地计划指标,指标确有不足的,当年年底视全省计划指标结余情况,由省级统筹调剂支持。推动金融领域改革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完善市级政府用地审批监管工作评价机制,稳妥有序推动省级土地审批权限依法委托市级行使。支持天然气(页岩气)资源地争取用气量价优惠。支持培育引进特色产业人才,建设创新人才集聚高地重要支点。大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二十二)增强改革发展动能。推进县域集成改革试点,推动四市国家级园区纳入省级管理权限集成授权范围,深化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有效模式和机制,推进飞地园区建设,建设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进跨市大型灌区工程管理一体化改革。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整市试点,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审慎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推进农村改革试验区拓展试验任务,鼓励探索用地新方式保障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在射洪、资中开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融合试点。

(二十三)强化组织保障。在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暨推进区域协同发展领导小组框架下,建立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统筹协调机制,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市县,按规定给予资金、土地、人才等政策倾斜。推动四市与省直部门、成渝地区其他地区,以及四市间干部交流挂职任职。强化省市联动,省直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和服务,四市发挥主体作用、细化工作举措,构建各负其责、协同落实的工作推进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