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丹 内江观察 刘煜瑞 罗清心 川观新闻记者 陈宇

机械轰鸣、火花四溅,超5万平方米的厂房内机械工作声此起彼伏,厂房顶部隔热层的金属膜不时反射着焊接产生的蓝色弧光,一件件钢材经过多组工序后,按照设计变成“积木”构件,运送到施工现场即可组装成各类建筑。

绿建杭萧厂区

近年来,随着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应用率不断提升,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行业呈现着蓬勃发展的态势。相较传统商混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环保节能、施工速度快等诸多优点。4月27日,记者走进四川绿建杭萧钢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绿建杭萧),一睹这家于2021年4月投产的公司如何深耕钢结构装配式建筑领域,让“内江造”产品不只用于内江,更辐射川渝乃至西南地区。

精细化加工 “内江造”建材成渝用

4月27日上午,绿建杭萧车间外货运车辆来往不断。一块块少则数吨、多则10余吨的钢板进入生产线,开始进行组立、埋弧焊、铆焊、抛丸打磨、涂装等处理工序。在工人的操作下,一场神奇的“整形手术”正在进行当中。

厂区内,一台台大型的龙门吊将钢构原料吊送到下一个生产环节,早已熟练操作流程的师傅按照设计图纸,操作着等离子数控切割机将原料切割成的钢板,随后又开始组立、焊接,一气呵成。

生产车间

“重达十余吨的钢构件对精度的要求却在毫厘之间。”绿建杭萧生产部副部长刘百元介绍,这也意味着,在组立、焊接等工序上,每一块结构部件都必须做到精细控制。“除了机器之外,更需要依靠师傅熟练的经验。”刘百元如此说道。

实际上,在进行最终的抛丸打磨、涂装环节前,对一件件钢构件的验收过程反而会耗费大量时间,这样是为了保证产品出厂的合格率。此时,在生产厂房一个角落,不少工人一手持图纸,一手拿卷尺,进行着测量工作。“这个标注的‘KL27’,是指的27号钢梁。中间验收过程中,工人们会按照不同构件的要求对其各项数据进行精准测量。”

钢构成品构件

此时在厂房出货区,一件件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构件有序排列等待出货。

据了解,2022年,绿建杭萧实现年产钢构构件超5万吨,实现产值3.2亿元,合同金额达6亿元。公司投产两年多来,先后承接了成都世纪沙湾会展中心、成都航空产业园以及重庆城建档案馆新馆库项目、重庆轨道交通15号线等项目,在内江本地则参与承接了威远双创综合体、内江爱琴海购物公园、内江市委党校新校区项目等。

“今年,我们将力争营收达到十亿左右。此外,我们的二期厂房也会在今年开建,未来的生产模式会逐步向全自动化发展。”绿建杭萧相关负责人介绍。

进军光伏建筑领域  打造“百亿钢构”产业集群

近年来,随着城市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需求的日益增加,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正成为太阳能应用发电以及城市建设中的新潮流。

在绿建杭萧生产厂房大门前,伫立着一盏毫不起眼的路灯,这正是绿建杭萧进军光伏建筑一体化领域的一次重要尝试和开拓新领域的秘密武器。

工人正在焊接

“这是我们去年打造的城市智慧灯杆,可通过太阳能光伏板设备,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用于日常消耗,可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在这基础上,灯杆上还搭载了交通信号灯、广告牌以及监控等设备,可在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刘百元解释道。

实际上,此前的2022年12月27日,内江高新区举行制造业招商引资集中攻坚行动收官签约仪式,绿建杭萧光伏材料生产基地正式签约,这也标志着绿建杭萧正在探索进军5G智慧产业、清洁光伏产业等领域。

“未来我们会引入专业力量,尝试开发光伏发电地砖、光伏发电玻璃幕墙、光伏发电屋面瓦等绿色建材,以及相关的绿色交通系列产品。”绿建杭萧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公司还与重庆大学钢结构工程研究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共同设立了院士工作站和博士流动站,并与汉林设计研究院共同成立了合资子公司,在享有股东公司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430余项国家专利和60余项钢结构住宅专利的基础上,企业还拥有自主专利20余项。

“目前,我们正在研究制定‘百亿’工业企业战略规划,接下来将打造涵盖研发设计、建材生产、建筑施工、投资融资、项目管理、商业管理等业务矩阵的绿色建筑全产业链集团公司,最终实现‘百亿钢构’产业集群和企业上市的目标。”绿建杭萧主要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