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派东风到此时,春晖无尽满园枝。4月17日,2023年四川省首届川剧汇演活动正式启动。这件盛事是四川重大文化工程活动之一,也是近年来四川首次省级层面覆盖全年龄段的川剧官方大汇演。从4月下旬至5月中旬,来自省内外19家川剧院团(单位)的300多名川剧优秀演员,送上28场精彩演出。为此,四川日报《天府周末》“西岭雪”版、川观新闻文艺评论频道特约相关专家、学者撰写评论,对本次汇演进行点评,敬请垂注。

樊明君

原汁原味帮打唱,诗情画意梁祝情。生活化与文学性兼具的文本唱词,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优美悦耳的高腔清歌,鲜明的反封建主题,鲜活的梁祝舞台人物形象,川剧经典《柳荫记》,用隽永的传统戏曲魅力,拉开了2023年四川首届川剧汇演的序幕。

4月18日晚,由泸州市非遗传习所传承演出的川剧传统经典《柳荫记》在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与蓉城观众见面。秀外慧中的祝英台、憨厚深情的梁山伯、活泼清新的人心四九和韵味悠长的川剧帮腔,让蓉城观众零距离感受、领略了川剧艺术的魅力。

传唱千年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以及董永与七仙女、白娘子与许仙、孟姜女哭长城被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说。这些民间传说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我国人民用以抒发对封建制度的不满和反抗,讴歌忠贞爱情的创作。

充满想象与浪漫色彩的梁祝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由此产生了许多形式的文艺作品,与梁祝传说有关的唱本和戏曲种类也很多,在众多地方戏曲剧种中,几乎都能找到表现梁祝故事的剧目。其中,川剧《柳荫记》,越剧、京剧、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传承搬演较多。

川剧《柳荫记》又名《梁山伯与祝英台》《楼台会》,以梁祝柳荫结拜为剧名,给故事赋予了诗情画意。剧中所呈现的人民性、艺术性和强烈反封建礼教主题,感染并鼓动着历代青年,成为其争取婚姻自由的精神力量。梁祝故事寄托了为实现理想不懈抗争的浪漫情怀,隐含了人类对美好爱情的共同追求。之所以能长远而广泛地流传,是因为用艺术的形式,高台教化,寓教于戏。

川剧《柳荫记》演绎的故事是:东晋时,才女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往尼山攻书,巧遇书生梁山伯,二人性情相投,柳荫下结为兄弟。梁祝同窗三载,情深意笃。英台奉命回家,山伯热情相送。一路上,英台借景寄情,暗托终身。山伯生性忠实憨厚,未领其意。英台假言为九妹作伐,相约百日内在祝庄相会。山伯如约,祝庄访友,英台女妆相迎,道明原委。山伯得知因自己之误,英台已被许配马家,悲痛欲绝。回家后,相思成疾,忧郁身亡。英台闻此噩耗,悲痛万分,决心不移相知之情,趁在迎亲路上,全身着白,赶至山伯坟前,哭祭山伯。瞬时,雷电交加,狂风大作,坟台自裂,英台投身坟中。一对情侣,化作彩蝶,双双自由飞翔。

传统川剧《柳荫记》有英台别家、柳荫结拜、书馆谈心、山伯送行、说媒许亲、英台思兄、祝庄访友、四九求方、马家逼婚和祭坟化鸟10场戏。泸州市非遗传习所在本次川剧汇演中演出的《柳荫记》,在保留传统精华的基础上,进行精编与删减。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川剧名家、导演毛世君在删减“四九求方”一场戏后,通过对比强烈的舞台调度,把穿红着绿的马家迎亲队伍与披麻戴孝的书童四九在舞台上穿场对过,用红与白、喜与悲的对比,营造出直观而强烈舞台效果,催人泪下的艺术感染力令观者动容。以喜寓悲的川剧风格,也在演出进程中带给观众笑里含泪的独特审美体验,悲剧喜演的川剧传统也得到充分的传承和体现。

泸州市级非遗传承人、川剧名家刘淑先温婉娴静,嗓音脆甜,表演细腻、声腔婉转,在剧中主演的祝英台秀外慧中,既端庄又活泼,男扮女妆时男女腔转换自如,低叹如泣如诉,高咏清朗响亮。以腔抒情、以唱塑人,将机智、大胆、热情、坚贞,敢于冲破封建礼俗、大胆追求自由爱情的古代闺阁名媛的娇羞和纯洁表现得恰如其分。

刘淑先扮演的祝英台在送行一场,用生动的比喻,把自然环境和人物内心情感紧密结合,唱出了祝英台的热情、聪慧和机智。在访友一场中,则用哀婉的声腔唱出了祝英台的深情、哀痛和悲凉。在表现与梁山伯学堂共读、情窦初开的喜悦时,刘淑先折扇半掩、巧目顾盼的旦角手法,形象体现了男装掩盖下祝英台婉约羞涩的怜爱情怀。在送行一场中,刘淑先的一段内心独白式女腔背唱,轻重缓急,吐字亮调,准确表露了祝英台对梁山伯的爱恋情愫,外化了祝英台的情窦心声,收到了良好的剧场效果。

风格清新,主题鲜明,声腔优美,传统经典《柳荫记》传唱梁祝千古深情。从80岁高龄的导演,到承上启下的主演,再到人心、四九等青春洋溢的配演,几代川剧人同场献艺,老中青少四世同堂,为川剧经典的传习展演贡献了一出魅力隽永的好剧。热切期望在老一辈川剧表演艺术家们的传帮代示范下,传统经典《柳荫记》的青春版带给我们更加唯美的艺术享受。


作者简介

樊明君,四川省川剧院创编室主任,二级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