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燕巧 摄影报道

3月18日,大凉山阳光灿烂,布拖县布江蜀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里,村民正在开厢起垄,准备种植马铃薯。布拖马铃薯科技小院院长、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冯豪杰在田间做技术指导。

布拖马铃薯科技小院良种繁育基地。

这个科技小院成立于2018年,是中国农技协首批授牌的四川5个科技小院之一。

5年扎根大凉山,专注土豆耕耘,让布拖乌洋芋的产量从亩产500斤提升到3000斤。3月18日,记者前往布拖马铃薯科技小院探访。

脱毒复壮培优乌洋芋种薯

从西昌市驱车前往布拖县,一路翻山越岭,海拔逐渐升高。到了布拖县,变成平坝地区,布拖马铃薯科技小院就位于县城旁的布江蜀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内。

春节后,冯豪杰就一直扎在科技小院忙春耕。“高原上土豆种植时间跟成都平原不一样,成都平原是冬季种,这里是春季种。”

组培室里的布拖乌洋芋脱毒苗。

“走,先带你看看我们的组培室。”科技小院的关键“科技”在组培室,也是布拖乌洋芋脱毒复壮的关键环节。记者隔着组培室的玻璃看到,组培瓶里已经长出1指节高的马铃薯苗,根茎短小呈紫色。“别看它小,已经达到可移栽标准。”冯豪杰介绍,组培瓶里的马铃薯苗是从布拖乌洋芋苗的茎尖剥离出来,无菌环境下再分化生长出来的无毒苗。

而这个苗生长出来的原原种,就是布拖乌洋芋亩产从500多斤提高到3000斤的关键。

布拖乌洋芋的原原种。

走进雾培大棚,繁种箱上,半个月前移栽的布拖乌洋芋长出手指高,揭开定植泡沫板,看到马铃薯苗的根已经在雾状营养液中长出10多厘米长。“6月份这里就结满马铃薯了,一株苗可以结70至80个5克左右的马铃薯,这就是原原种。”冯豪杰介绍,原原种不带马铃薯病毒、类病毒及其他马铃薯病虫害。

原原种在高海拔严格隔离种植,长出来的马铃薯称为原种,原种继续在高海拔种植,收获“生产种”。“经过‘原原种——原种——生产种’的三级种薯繁育生产体系,布拖乌洋芋的产量从以前的亩产500斤提升到3000斤,下一步我们计划做到5000斤。”冯豪杰说。

“一对一”帮扶做高产示范

布拖乌洋芋产量提高了,但做推广示范却不容易。

“村民信赖传统种植方法,几乎不作病虫害防治,靠天吃饭。”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布拖马铃薯科技小院首席专家王西瑶介绍,早晚疫病是土豆最主要的病害,严重时可以在一周时间之内让全村马铃薯绝收,这样的情景让王西瑶十分痛心。

“技术做起来是第一步,想办法推广才是关键。”科技小院聘用周边村民到小院帮忙种植马铃薯,同时做高产示范。“他们看着小院的土豆产量远远高于自己种的,就会购买我们的种子,学习我们的种植技术。”冯豪杰说。

科技小院也走出去。在周边村庄选定农户作为“一对一”定点帮扶户,由科技小院提供种薯,并进行相应技术指导。科技小院也向布拖当地政府建议开展马铃薯疫病无人机统防统治,得到当地采纳。截至目前,马铃薯疫病无人机统防统治从2019年的100亩到现在已经累计示范了3万余亩。

雾培大棚里的马铃薯植株。

科技小院也不只服务布拖县。在记者采访的前一天,冯豪杰刚从昭觉县做完马铃薯技术指导回到布拖。昭觉县地莫镇巴尔村开出一块8亩左右的高产示范园,专做马铃薯高产示范。“种薯好,跟着我们的种植方法种看着产量提高,村民口口相传,优质种薯和种植方法逐步推广开来。”冯豪杰说。

良种配以良法,让大凉山的马铃薯产业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