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范芮菱 泸州观察 周梦颖 摄影报道
“水稻开种咯!”2月15日清晨,泸州市合江县白米镇斗笠村,合江县农作物与种子服务站站长万有程一声令下,农户们将搅拌好的水稻种子撒进土里。
因为独特的温、光条件,与全省其它地区相比,斗笠村“开种门”(开始播种)的时间要早7至15天,“开秧门”(开始插秧)时间提前5天左右。“播下‘第一粒种’,春耕春种正式开始,希望全年风调雨顺、收获满满。”万有程说。
田坎里,农技人员指导着农户拌药播种;不远处,戴着斗笠的村民正忙着翻地整厢。为化解缺水的不良影响,当地积极推行旱育秧。相比于水田育秧,旱地育秧耐寒性强,可以忍耐低温的危害;秧龄弹性大,最大秧龄60天,给水稻移栽留足了时间。今年,合江将在全县三分之二的乡镇推广旱地育秧并设置示范点。
旱育秧,三分靠种、七分靠管。播种后的一个星期左右,水稻出苗,农户们需要把地膜抽开,防止压苗;还要时常观察秧苗是否缺水,以及防治病虫害;35天左右,旱育秧苗长成,等待移栽。
当天,田坎里还有一群特殊的“客人”——白米镇中心小学校的十余名学生。
“今天播种的水稻种子,会变成香喷喷的白米饭……”模仿着农技人员的动作,孩子们缓慢地走在土地里,将种子均匀撒进土地里,还参与了盖土、盖地膜、插拱篾等环节。
将“开种门”融进“课堂”里,是合江的一次“试水”。“今天的课堂主题是‘传承’,希望孩子们通过实际体验,感受、传承中国的农耕文化,体验种植的乐趣,在出力流汗中懂得珍惜粮食。”该校校长胡兴成表示。
农技人员现场演示
合江县大春水稻用种量约330吨、玉米约230吨、高粱约18吨、大豆种子约280吨,农膜用量约300吨,大春用肥量约20000吨。根据农资市场统计,目前春耕生产农资充足,能满足全县春耕生产需求。
2023年,合江县计划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52万吨以上,其中大春粮食作物要稳定在108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48万吨。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