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范芮菱 泸州观察 龙欣雨 摄影报道

“老板,来份狼牙土豆,要酸辣味的。”1月20日,腊月二十九,泸州市叙永县水潦彝族乡鸡鸣三省大桥旁的商铺边,一群顾客聚拢而来。

鸡鸣三省大桥      

“过年人多,有点忙,稍等哈。”看着人越来越多,王朝秀利索将油炸好的土豆捞出锅, 倒上作料,左手端盆、右手拿筷,反复搅拌。不一会儿,冒着热气的狼牙土豆被端上了餐桌。

王朝秀是水潦彝族乡赤水河村村民,以前在福建省打临工挣钱。鸡鸣三省大桥通车后,她在大桥旁的消费扶贫农特产品交易中心租了一间铺面,做起小吃生意。春节期间,她特意进了春联、灯笼、剪纸等“年货”摆在商铺门口,供游客选购。

村民吃上“旅游饭”      

“春节期间,返乡的人多,都想到这儿来看看‘网红桥’,所以生意也比较好,一天都可以挣一两千块钱。”忙过一阵,王朝秀取下围腰,笑着对记者说道。

站在鸡鸣三省大峡谷远眺,好似刀削斧劈的悬崖峭壁将泸州市叙永县、云南省镇雄县、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一分为三。千百年来,村民们瞧着仅有咫尺之遥的对岸,只能跋山涉水而过。

如今,天堑变通途。净跨180米、全长286.4米的鸡鸣三省大桥飞跨两岸,拉起云贵川之手。2016年7月,大桥被纳入四川渡改桥项目落地建设,并在2020年1月21日通车,结束了三地隔河相望不相连的历史。

游客在“网红桥”打卡      

“以前,从赤水河村到对面的云南,走路要两天时间,现在只要2分钟。”水潦彝族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梁华强介绍,桥通了,一三产业也在桥通后跟着发展,“以前交通不畅,云南的煤、硫铁矿难运过来,叙永的冰脆李也难以运过去,川滇黔三地旅游资源也难以被开发利用。如今开车过桥去对岸卖李子,不怕李子因霜掉‘掉价’,还有云南客户上门采购。”

“桥通了,看到家乡有发展,很多外面打工的人都回来了。”赤水河村村民胡云建在大桥附近修起了川香阁酒楼,不仅有餐饮、还有民宿。沿路走在大桥叙永一岸,记者看到不少村民在交易市场内摆摊,就地售卖着甜橙等当地特色农产品,还有一幢幢农家乐、饭店正在营业。

“为了进一步提高游客接待水平,我们着力结合红色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包装和打造具有彝族风情的民宿村落等旅游发展项目,推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梁华强表示,目前已经编制了赤水河村乡村振兴旅游发展规划,旨在塑造“鸡鸣三省、红色赤源”旅游品牌,培育壮大旅游发展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