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文/图

 推车嫁女的老鼠、威风坐轿的官爷骑牛的春官、精神抖擞的龙狮队……1月14日,在绵竹市体育中心,身着盛装的巡游人员会将绵竹年画代表作品《老鼠嫁女》《迎春图》等改编成互动节目,组成游览方阵缓缓前行,再现古代绵竹民众欢庆春节的盛大场景,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

又是一年腊月廿三,对于绵竹人来说,这不仅意味着“过年”的开始,更代表着备受瞩目的传统民俗节日——绵竹年画节,时隔两年后首次在线下重启。飘扬的五星红旗、喜庆的五彩年画、大红的年画灯笼、声势浩大的巡游表演、精彩纷呈的群众文化活动……当天,绵竹城被浓浓的年味包裹着,人们在欢腾热闹的氛围中翘首期盼兔年的到来。

身着盛装的巡游人员会将绵竹年画代表作品《老鼠嫁女》等改编成群众喜闻乐见并积极参与的互动节目,组成游览方阵缓缓前行,再现了古代绵竹民众欢庆春节的盛大场景。

旧纸画新韵 文化有传承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古代的桃符,即今日的年画。自古以来,每逢春节,换上新的年画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意在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安康。

绵竹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始于宋代盛于明清,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齐名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素有“四川三宝”、“绵竹三绝”之美誉。绵竹年画以木版刻印、手工彩绘为特色,色彩明快、线条流畅、内容多样,又称绵竹木版年画,是世世代代民间画师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也是绵竹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

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参与其中,体验绵竹特有的历史文化风景。

优雅的仕女、娇憨的胖娃娃、威武的门神......走进绵竹年画博物馆,琳琅满目的各类年画正悄悄诉说着绵竹源远流长的地域文化。馆内展示着清代绵竹年画大师黄瑞鹄所作《迎春图》的3D动画,此卷描绘了当时绵竹迎春会盛况,包含460多个人物和丰富多彩的民俗及商业活动,被誉为清代的《清明上河图》。

作为传承了千年传统美术技艺的绵竹年画,在今时今日又注入了新内容和现代人的审美趣味。2006年6月,绵竹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批年轻的年画艺人认真研究传统年画艺术的表现手法和特点,顺应时代潮流,发挥现代艺术的丰富表现力,创作了一副副新年画,这些作品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富于生活情趣,展示地方风情,多次在国内外参展并获奖,在艺术上达到了新境界。

“从小年到大年,到绵竹过中国年”

每逢年画节,绵竹处处彩门拱立、彩灯高挂、流光溢彩,大街小巷被独特的年画元素装扮得分外靓丽。广场上、公园里,戏腔悠扬、年画飘香,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参与其中,体验绵竹特有的历史文化风景。

从2002年至今,连续22届绵竹年画节的成功举办,为绵竹这座城市赋予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精致的城市品位。绵竹以年画为媒介,以节庆为平台,将民间艺术与群众文化有机结合,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全方位展示“酒香画境·美丽绵竹”的悠久历史,打响了“到绵竹过中国年”的旅游品牌。年画节也因此成为了联系八方宾朋的桥梁、彰显绵竹魅力的名片、振兴文化产业的瑰宝。

本届年画节期间,绵竹主城区和各镇(街道)还将开展年画文创产品展、年俗文化主题书法美术摄影展、新春唱大戏、太极拳表演、迎新春音乐会以及送春联、送年画、送祝福、送文化等活动。大年初一至初六分别在剑南老街和中华年俗村举行《狮灯》《龙灯》《蜀汉忠魂》《大唐国酒》《年画旗袍秀》等民俗文化表演活动。正月十五将在剑南老街举行元宵节游园活动,包括文艺表演和猜灯谜、蹴鞠、投壶、汉服、划旱龙舟、踩高跷等传统特色节目。

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参与其中,体验绵竹特有的历史文化风景。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年画节除了举行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外,还将开展系列“云端过年”线上活动,包括美景争霸赛有奖投票活动、云端相聚猜灯谜、“云上探年味·非遗解乡愁”年画节直播、“新年送祝福”微话题、主播趣说年画等,并把“元宇宙”与年画相结合打造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新玩法,给市民和广大游客带来沉浸式的年画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