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吴忧 摄影 韦维

探访时间:11月8日上午7点到9点

探访地点:成都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

11月8日上午9时05分,成都先进功率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门负责人刚刚上班,就收到一条好消息:“审过了!”消息来自成都高新区税务局,公司头一天下午提交的增值税留抵退税申请,当天一早就完成了审批,静待入账。

作为支持市场主体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正在抓紧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就是其中的重头戏。如何让“政策红包”快速精准送达市场主体?把时针回拨两个小时,记者走进辰时的政务服务中心,在一群赶早的税务人中间寻找答案。

无声的准备

上午7时许,成都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大门还未打开。记者从地下室爬上三楼,来到成都高新区税务局办税大厅,四周还是一片安静。过道的灯光未亮,一间小屋却是灯火通明。轻轻敲门走进去,声响惊扰了正在值班的张帆。

早上7时许,张帆在数字税务员工专区值班。

“这么早啊?”张帆抬起头来跟记者说,“我还在检查数字税务员工的运行情况,稍等一下。”说罢,张帆继续埋头盯着屏幕,只留下敲击键盘和点击鼠标的声音。

大约过了10分钟,张帆盯着屏幕自言自语起来:“退税申请有6笔……”意识到记者还在旁边,她抬起头来解释,这是头一天下班后,纳税人在线提交的退税申请,“像这家企业提交的申请,有860多万元退税款,数字税务员工已经完成受理。”

检查完毕,张帆起身带领记者参观。“这里是数字税务员工专区,主角就是这些家伙。”张帆指着眼前的8台电脑,“通过人工智能模拟税务工作人员的操作,可以24小时答疑解惑、受理业务,并完成自动化处理。”

张帆告诉记者,这些数字税务员工是去年引入的,最初主要受理咨询业务,后来实现了“问办结合”,可以在咨询完成后,帮助纳税人办理变更纳税人名称、变更手机号等简单而高频的业务。今年4月,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落地实施,数字税务员工又拓展了退税辅助功能,成为税务工作人员办理退税业务的得力帮手。

打开一台电脑的屏幕,张帆为记者展示数字税务员工受理退税的过程。“纳税人在线提交申请后,这边在第一时间就能收到推送链接。”张帆对记者说,在这之后,数字税务员工可以从不同的系统中调取数据,包括企业基本信息、开票数据等,整理生成审核底稿,向审核人员推送。待审核人员到岗,就能在此基础上完成最后的审批。

“早受理,才能快办理。”张帆告诉记者,数字税务员工随时在线,而值班人员也坚持在7点多到岗完成检查,排除异常状况,尽早完成申请受理和审批准备,为下一步留足时间。

无缝的衔接

早上8时30分,距离办税大厅开放还有半个小时,大厅的灯亮了,声音也多了。10余名税务工作人员已经换好制服,围拢在一起,开始了晨会。

上午8点半,晨会开始。

“上个月我们大厅窗口办件量近5万,退税相关工单2000多条。”面对前来开会的业务骨干,成都高新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副所长赵婷婷叮嘱,“这个月依旧任务重、压力大,不论是窗口还是后台都要打起精神来,赶紧做好岗前准备。”

林梦琳是税费服务支持中心审核分中心的负责人,参加完晨会回到办公室刚刚8时40分,此时已经有30个退税工单等着她,一起等她的还有已经到岗的4位同事。

“张哥,有17个纳税人信息需要维护,你先来处理。”林梦琳望向前后左右,一一叮嘱,“剩下这些工单我们分着做,争取下午两点前弄完,到时候还有一批。”

税费服务支持中心审核分中心,林梦琳正在通过电话与纳税人沟通。

“节奏就是这么紧凑。”林梦琳笑着对记者说,与处于前端的数字税务员工不同,审核分中心团队居于退税的枢纽环节,要与其他部门紧密配合,处理更多大型集中退税和疑难退税情况,特别是因为纳税人的银行账户信息有误,造成退税无法到账,工单也会被退到这里,需要更正并重新录入信息,“及时处理好这些情况,退税流程才能无缝衔接。”

林梦琳抬头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左手拿起座机电话的听筒,右手开始拨号。“是XX公司吗?你们申请了一笔退税,银行账号因为很久没用被冻结了,要处理一下哦……”1分钟后结束通话,林梦琳没有放下听筒,拨通了另一家公司的电话。

上午9时,记者回到办税大厅,80个办税窗口都亮起了绿灯,窗口工作人员全部就位,排号机上显示已经有29人等候办理。

上午9时,办税大厅的窗口已经开始忙碌。

赵婷婷在大厅内巡视,不时为纳税人答疑引路。“成都高新区有超过30万户市场主体,其中单位纳税人就有20.33万户。”赵婷婷说,如果说市场主体是拼经济的“引擎”,那么基层税务部门就要及时送上“政策红包”,为它们“加油”,“这个月我们已完成退税230笔,希望通过税务人赶早,能让市场主体发展得更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