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张斌

300余公里嘉陵江穿境而过,留下最柔美的身段,绘就了嘉陵第一江山、嘉陵第一桑梓、嘉陵第一曲流等胜景,也由此成就了南充这座美丽的生态之城。

一江嘉陵水,就是一个“大IP”。近年来,秉承保护性开发原则,南充深度挖掘嘉陵江的生态、历史和人文资源,擦亮“嘉陵江生态文化旅游”名片,着力将南充打造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9月25日至26日,四川日报全媒体“江河上游看变迁”采访报道组来到南充市嘉陵江沿河两岸,实地感受嘉陵江生态文旅的大变化。

与水为邻:变“滩涂地”为“城市会客厅”

9月26日一早,一场秋雨过后,位于南充市顺庆区的印象嘉陵江湿地公园迎来了一天的喧腾。在景区休闲广场上,市民在运动中尽情地展示身手:跳广场舞、打太极拳、踢毽子……

印象嘉陵江湿地公园航拍图。黎涛 摄

极目远眺,嘉陵江两岸草木葱郁,生机勃勃,时而几只野鸭低空划过,翩跹的姿态令人驻足。

“景色美,心情也舒畅。”70岁大爷王永强告诉记者,自己从小生活在嘉陵江顺庆老城,记忆中的嘉陵江岸是荒滩荒坡一片,芦苇杂草丛生,“现在大变样了,每当外地朋友来南充,我总会带着他们来这里转一转、看一看。”

印象嘉陵江湿地公园位于南充主城区,是嘉陵江中的一处江心岛。2017年起,南充启动实施“印象嘉陵江”湿地保护工程项目,着力提升滩涂岸线的基础设施以及促进生态系统恢复, 打造了一江两带、五区八景、二十节点的滨江景观带,占地约70%的桑园、森林、芭茅和芦苇等原生态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划定的生态水域保育区成为了野生鸟类的天堂。

值得一提的是,为保护公园内原有300亩桑园以及数百年历史的古桑树,南充市建立了桑树核心保护区和桑蚕科研教育基地,利用桑蚕资源建设了“丝绸馆”“农桑馆”“蚕茧馆”等三个桑蚕展示馆,展现了南充独有的蚕桑文化,使嘉陵江自然风光与南充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让嘉陵江的魅力在园区处处绽放。”南充市园林管理处主任陈果说,近年来,园区在细节上不断丰富嘉陵江文化内涵,南充市多次重大节庆重要活动也在印象嘉陵江湿地公园举办,“这里已经成为南充展现城市魅力的一张独特名片。”

采访组溯江而上,在蓬安县,昔日的荒滩已蝶变相如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在南部县,早前的乱河滩已打造成多位一体的复合型廊道;沿江而下,在嘉陵区,曾经的野河滩已打造成嘉陵江流域最大的江滩公园——黄金江岸湿地公园。

嘉陵江流域最大的江滩公园——黄金江岸湿地公园。梁洪源 摄

嘉陵江畔,一座座别具一格的“城市会客厅”正开门迎客。

因水而富:从“以水为患”到“引水兴镇”

千里嘉陵流经之处,形成了星罗棋布的大小湿地,在南充市高坪区江陵镇,就造就了一块原生态湿地。

9月25日,秋雨过后,位于江陵镇的凤仪湾湿地公园,空气宜人。坐上景区的观光车游览其间,道路两旁果木飘香、鲜花吐芳,湖心小岛上芭茅摇曳、野鸡成群。

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内的水上旅游项目。高坪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水患频发。”回想起以前,景区观光车司机、江陵镇村民钟道全说出了这四个字,“嘉陵江一年涨水好几次,这里全是淹没区。”

2017年2月,中法农业科技园项目启动,拉开了嘉陵江生态保护与农旅融合的序幕,凤仪湾湿地公园成为该项目主打的核心景区。

秉承“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生态环保理念,该项目对原有的湿地水系、地形地貌进行筑坝改造,栽植各类花木200万平方米,修建铺装生态旅游观光道路22公里,建成生态鸟岛、湿地自然博物馆等基础设施。同时,景区打造集智慧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于一体的高品质田园综合体,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旅游项目,让江陵镇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家门口打工也能把钱赚了。”在景区做保洁工作的江陵镇村民蒲阿姨告诉记者,昔日家门口的水患区成了网红打卡地,她也在新增的保洁岗找到工作,每个月有2000元的工资收入。

“像蒲阿姨这样就近就业的江陵镇群众有近200人。”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负责人鲜李刚介绍,仅今年以来,中法农业科技园已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1000万元以上。

目前,位于中法农业科技园内的凤仪湾水镇项目进度已接近90%。“等项目建成后,很多江陵镇群众的家将被改造提升为精品民宿,届时将带动更多群众就业。”鲜李刚介绍。

激活一江水,南充接连不断打造嘉陵江IP:高坪区不断丰富天下曲流文旅内涵,蓬安县创造性打造百牛渡江生态奇观,阆中市正加快推进水城建设……

蓬安县打造 “百牛渡江”生态奇观。刘永红 摄

串珠成线,南充市推出以印象嘉陵江湿地公园、高坪凌云山、高坪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蓬安百牛渡江景区、仪陇新政德园景区、南部满福坝、阆中锦屏山、阆中构溪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主要景点的“印象嘉陵·生态之旅”精品旅游线路。

今年底,2022四川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将在南充举行,届时南充将面向全球全面展示“嘉陵江文化旅游走廊”魅力,带动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