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评论员 刘志杰

根据防控形势需要,5日0时起,成都除新津、邛崃的其他区市县继续“原则居家”,这个2000多万人口的超大特大城市,依然“静悄悄”。

各大新闻平台直播里播着安静的街道,但人们加油打气的弹幕证明着这座城市的生机与希望;成年人主动报名成为志愿者,小朋友也乖乖配合防控工作,每个市民的支持让这场战斗从容有序;网上总是热闹非凡,人们或用段子传递乐观精神,或理性建言完善防控细节……是什么让“爱耍爱玩”的成都人愿意暂时放下那份烟火气?

答案很清晰——是支持配合防控的大局意识,是乐观坚强互助的决心。无论是抗疫一线还是居家工作,每个身居成都的人都是疫情防线上的“队友”,在这个战疫命运共同体中,每个人都在用行动温暖着这个城市、织密战疫防线,他们的每份急难愁盼都应该重视,每个战疫队友都需要呵护。

即便是意志力最坚强的战士,在非常时刻,也会有具体的困难和诉求。比如,老人可能需要定期看病就医;孕妇可能随时检查待产;病人,一些疾病等不起;经济困难群体,缺少生活来源耗不起;儿童,独立生活能力差、上网课准备不足;外地出差人员,各地政策摸不清楚……很多时候,我们喜欢称这些人为“特殊困难群体”,但其实说特殊也不特殊,因为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困难,每个诉求都是具体的。服务好所谓“特殊困难群体”,既要早点对老弱病残孕、经济困难群体等更容易受影响的人群摸底到位,建立台账,给出预案,有需要的给予“一对一”帮助;更要始终保持以人为本的精神,在具体困难出现时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遇到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问题。

成都作为全国四个人口超过2000万的城市之一,工作复杂性不言而喻,把“为民服务”的工作落细落实,是确保一切井然有序的必然要求。这当然无比考验一个城市的治理能力。从升级疫情防控措施的第一天起,“问政四川”就搭建起求助平台;市长热线设有疫情防控求助的快捷选项;核酸检测卡顿时,一些街道社区及时想办法保障“特需”人群的核酸检测需求……或想在前面,或随机应变,很多好的做法值得点赞。

但服务的精细度应不止于此。比如,建立求助平台,不止要确保畅通,最重要的是确保解决问题。这就要求责任不要层层下移,信息公开要更多元高效,对于某一群体具有代表性的问题,需要上级拍板决定的就拍板,决策后动用各种传播媒介,确保基层了解到位、公众容易知晓;要强化与基层群众的沟通渠道,及时发现没有考虑到的特殊问题特殊情况,确保摸排全面、预案充分。当然,还应给予基层相应权限,一些在基层可以解决的问题,要放手让基层自己去化解。相信把这些工作做到位,基层治理能力必然能再提升一个档次,成都也能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化危为机。

说到底,一切为了人民,本是疫情防控的初心。疫情防控斗争越是激烈,越要坚决兜牢民生底线,及时解决受疫情影响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忘初心,用心用情,就能拥有发现细节的眼睛,就能把各项工作做得更细更实,体现政策的温度,凝聚战疫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