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都

经过挖掘,地里摆放满了一颗颗厚实的红薯。8月5日,位于绵阳市游仙区小枧镇雨凤村的绵阳市农科院科研示范基地里,示范种植的33个甘薯新品种近日迎来收获。当天,鲜食甘薯早育早栽早收种植新品种新技术观摩会暨培训会在此举行,来自绵阳市、南充市、资阳市、德阳市等地的60余名农技人员、家庭农场、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参会人员在观摩早育早栽早收种植技术种植下的红薯。(受访者供图)

与大众认知不一样的是,红薯一般情况下要到11月份才收获,为何这里的红薯8月就成熟了呢?

“受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老百姓大多采取‘2月底3月初露地薄膜育苗,5月底以后栽插,11月份收获’的传统种植习惯。”绵阳农科院甘薯研究所所长丁凡告诉记者,这种种植模式不仅甘薯产量低,而且造成甘薯集中上市,鲜薯销售价格也低,导致种植甘薯效益低,影响了农户种植积极性。

“全国红薯主要的上市时间集中在9至12月,要提高红薯种植效益,最好是错峰上市。”绵阳市农科院机关党委书记侯光辉介绍,如果四川能实现7至8月份上市,就能填补市场甘薯供应空档期,从而实现高价高效。

丁凡(右一)向参会人员介绍红薯种植情况。(受访者供图)

实现高价高效,不仅仅是品种的原因,奥妙主要在于市农科院薯类研究所采用的早育早栽早收种植技术。

在测产现场,专家组选取试点进行了现场收获测产,普薯32商品薯亩产达到1523.5公斤,商品率达到87.4%。“采用新的种植模式,2月初进行大棚双膜或者三膜育苗,3月底至4月初进行栽插,7至8月份就可以收获。”丁凡介绍,收获完毕后还可以进行一轮秋薯种植,从而实现一年双收,每亩收入可达3000元以上。

同时,专家特别提醒,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农业主管部门推荐、适宜当地种植的品种,并配合使用早育早栽早收种植等关键技术,及时开展红薯种植田间管理等,方能为红薯上好稳产增产的“安全栓”。

蒸煮刚收获的鲜食红薯。(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绵阳市农科院通过开展鲜食甘薯提质增效种植技术模式研究,在甘薯大棚三膜集约化育苗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早栽蘸根节水的轻简化栽培技术推广应用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此外,我们还选育了3个萌芽性好、早熟的各类甘薯新品种3个,包括高胡萝卜素鲜食品种绵薯22、富含花青素的紫薯品种绵徐紫23、食味优丰产性好的鲜食品种绵薯25。”丁凡说。

绵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邓昌国高级农艺师介绍,以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绵阳综合试验站项目为依托,绵阳市已在安州区、盐亭县、梓潼县、三台县等多地进行了新技术的推广,并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

“示范种植证明甘薯早育、早栽、早收、早上市在我省是完全可行的。”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南充综合试验站站长、南充市农科院研究员何素兰肯定地说道。下一步,团队将推动该技术在更多的区域、更多的业主中进行应用,此外,专家组还将从机械化、轻简化以及高效等方面,对该技术进行进一步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