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天璐 川观新闻记者 唐子晴

7月22日,攀枝花市西区一家名叫“大水井自养鱼”的餐馆里,不少饕客正等待美食烹好上桌。这家餐馆是西区格里坪镇大水井村的集体经济,食材正来自于2公里外的大水井村养殖基地,“现场点杀,新鲜;冷水养殖,口感好。”

“不光大水井村,我们现在村村有特色,村村有精品。”格里坪镇党委副书记邓文俊介绍,去年,格里坪镇6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了560万元。

近年来,攀枝花市西区坚持党建引领,从长处着眼、细处着手、实处着力,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多种发展模式和实现形式,不断激活组织动能,激发人才潜能,积蓄产业势能,持续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加强联营共建,提升“组织引擎”领导力

“靠村民‘单打独斗’,农村集体经济很难发展起来,‘抱团’前行才能走得远、走得稳。”邓文俊介绍说,按照“党建引领、统筹规划”原则,西区区委组织部牵头,在格里坪镇成立农业产业党建联盟,全面整合6个村党组织、22个专业合作社、4个产业协会和21家合作企业资源,构建以大带小、以强带弱、村村联建的工作格局。

党建联盟成立以来,共筹集集体资金100余万元,集中管理项目专项资金240万元,组织20名村民参股5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了保障。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建强组织是保证。攀枝花市西区牢牢牵住组织力这个“牛鼻子”,在组织共建、功能优化、资源共享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打破领域、区域界限,实现多元参与、多层贯通、多维互动,逐步构建全域统筹、多方联动、集群发力的发展格局。

“饲料搭配要更丰富一点,消毒驱虫的频率还要再提高一些……”在格里坪镇金家村噹噹鸡养殖场,几名党员正和村党总支书记郭先锋交流养殖技巧。

“以前一遇到问题总犯愁,现在有了‘双支部’,有什么技术上的难题,不出村就解决了。”郭先锋口中的“双支部”,是格里坪镇创新设立的青年人才党支部和农民工党支部2个功能型党支部。“双支部”已累计从辖区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工商企业中吸纳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党员28名,选派6名党员担任村集体经济项目秘书,谋划推介发展项目5个,持续为村集体经济提供智力支持。

格里坪镇金家村现代化高标准种植大棚  (攀枝花市西区区委组织部供图)

瞄准聚才引智,释放“最强大脑”内生力

走进格里坪镇滥坝村,一家养牛场里,几名村民正在忙着打扫圈舍。这家养牛场由村里的返乡创业农民工李攀阳牵头成立,年收入已经突破了100万元。“如今,像我一样返乡就业的农民工越来越多了,大家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积极性都很高。”李攀阳说。

近年来,格里坪镇积极对接辖区企业和农业合作社岗位需求,回引230名农民工名、46名退役军人,还有152名大学生,并建立农民工人才储备库,吸纳600余名农民工进入名单,不断夯实人才基础。

同时,积极把优秀农民工培养成党员、优秀农民工党员培养成创业先锋、优秀农民工党员创业先锋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发展60名农民工党员,培养出15名创业先锋和12名致富带头人,充分发挥党员在产业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实施“村有专家、社有骨干、户有能人”的乡土人才递进培养计划以来,格里坪镇采取公开遴选、政策培训、结对帮带、激励示范等方式,累计培养葡萄、山药、花卉等“土专家”30余名、技术骨干60余名,并与攀枝花市农科院、攀枝花沃圃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人才合作,培养输送“田秀才”后备人选,让农业专业化、职业化人才队伍更加充实。

格里坪镇庄上村丽新园艺花卉基地  (攀枝花市西区区委组织部供图)

聚焦融合发展,激活“产业名片”生命力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仅仅盯住农业本身是不够的,要有‘跳出农业抓农业’的思维。”攀枝花市西区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发挥优势,以工业思维发展现代农业,西区狠抓精品农产品生产。

据了解,通过引入多家现代农业企业,借助专业技术力量,采取工业化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智能环境控制等高新专利技术,积极发展多萝西西瓜、水果番茄等高端精品果蔬种植。

同时,深入开展“两新联万村·党建助振兴”行动,引导区域内大型国有企业、省级特色产业园区内的工业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村党组织精准对接。目前已成功实施种畜种禽、畜禽养殖、饲料加工等8个合作项目。

不仅如此,格里坪镇在农产品深加工方面也做了有益尝试,成功研发苏铁山药面条、冻干蔬果等食品,进一步延伸农产品产业链、价值链。“通过抖音、快手、拼多多等线上销售渠道,村里的优质农特产品线上销售额已突破300万元。”邓文俊说,格里坪镇已累计投入20万余元,打造出格里坪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孵化园直播间等平台,让村里的“宝贝”搭乘电商“快车”,走进千家万户。

此外,格里坪镇还积极探索“一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培育花卉种植、休闲度假等农旅融合产业,打造城市近郊发展示范区、民宿特色发展示范区等村级集体经济连片发展示范区。产业融合发展,将有更多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