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全省上下迈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喜迎党的二十大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省委书记王晓晖代表十一届省委所作的报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总结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明确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必将指导新时代治蜀兴川各项事业不断发展进步。


当前,全省上下正以昂扬奋进姿态推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落地落实。为帮助大家深入学习领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决策部署上来,川观新闻、川观智库特别邀请起草组成员对报告进行深度解读。敬请关注。


以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为“牛鼻子”

赶考奋进引领四川水利高质量发展


郭亨孝


水利事关国计民生、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对我省水利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我们要认真贯彻省委决策部署,敢想敢干敢成、善想善干善成,以“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这个牛鼻子引领水利大发展大突破,为四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安全保障。


一、突出惠民利民,水利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水利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践行惠民利民总要求,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一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稳中有进。累计投资1325亿元,开工向家坝灌区一期、亭子口灌区一期等7个重大水利工程;稳步推进红鱼洞水库等38个大中型工程建设;基本建成毗河供水一期、武引二期灌区等35处大中型项目,形成蓄引提水能力10.4亿立方米。进一步完善四川骨干水网建设,科学规划“一主四片”水生产力布局,积极推进引大济岷、长征渠引水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二是水旱灾害防御扎实有效。完成防汛抗旱机构改革,谋划推动水安全基础工作和水文监测预警、山洪灾害防御等7个方面水利防汛减灾能力提升,175个县(市、区)建成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系统;全省建成堤防1700余公里,水利工程3万余处;成功应对2018年“7·9”特大暴雨洪灾、2020年严重春旱连夏旱等自然灾害,安全转移受灾群众345万人次。三是水资源管理提档升级。推动省政府出台《四川省节约用水办法》《四川省用水定额》等一批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省、市、县三级节水管理机制。抓节水载体建设,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45个,创建节水型机构625家,用水总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降幅明显。四是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空前。建立健全河湖长制工作体系,5万余名河湖长主动常态化巡河治河查河。开展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退出电站1223座。开展河湖专项行动,清理整治河湖“四乱”问题4509个,86个国考断面水质达到优良。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新增治理面积4850平方公里。五是水利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有效。推进水利脱贫攻坚五大行动,在88个贫困县落实中省水利资金238亿元,解决41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农村小型水源工程建设,整治山坪塘5562口;派出89名水利干部赴一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定点帮扶德格县、高县顺利完成脱贫摘帽。统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构建“新农水”格局,开展“水美新村”建设,建成水美新村2300个。


二、突出项目引领,强力推动水利实现新突破


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造福人民群众是水利工作坚定不移的追求。党代会明确提出,“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着力推进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水利系统将紧紧扭住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这个“牛鼻子”,加快以引大济岷、安宁河流域水资源配置、长征渠、毗河二期等重大水利工程为主的骨干水网建设,切实增强跨区域跨流域水资源调配和供水保障能力,强力推动四川水利实现新突破。


(一)坚持系统观念,强化顶层设计。一是注重规划引领。以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布局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基础,聚焦“一极一源、两中心两地”的目标定位,科学规划四川“一主四片”水生产力布局,加快“一主一片”骨干水网建设,推动形成多方位布局、多水源调剂、多工程互通的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自上而下分类分级编制省市县乡村五级水网规划,推动建成全省骨干水网与区域水网、县乡村水网充分融合的现代水网,形成主骨架支撑有力、大中小微协调配套、省市县乡充分衔接的水网体系。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加快编制安宁河流域水资源配置及水网规划。二是突出建设重点。加快推进一主(盆地腹部区)一片(川西南片)骨干水网建设。“一主”,即:构建形成岷江都江堰、涪江武都、嘉陵江亭子口、金沙江向家坝、大渡河引大济岷、青衣江长征渠等“主水网”骨架。“一片”,即:以安宁河流域水资源配置工程为基础,构建形成以大桥水库为龙头,观音岩引水、攀枝花水资源配置、引雅济安、引水入盐等工程为输水主通道,米市水库、龙塘水库、大窄门水库等为结点的区域水网。加快推进引大济岷工程。引大济岷工程从大渡河引水到岷江,年均引水量27亿立方米,供水区覆盖成德眉资等7市40县(市、区),受益灌面1400万亩,惠及人口约3500万,总投资约700亿元。2021年全面启动并纳入全国“十四五”规划,2022年2月发布“停建通告”,已完成征地移民实物调查,可研报告已上报水利部,预计2030年前建成。加快推进安宁河流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安宁河流域是我省第二大平原和第二大粮仓,安宁河流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包括建设大桥水库灌区二期等6个在建工程和攀枝花水资源配置等12个拟建工程,总库容及年引水量21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450万亩,供水人口350万,实现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亿公斤/年,总投资规模约700亿元。目前,水利厅已成立实体化工作专班专职专责推动工程,7月底前编制完成水资源配置与水网规划并争取纳入国家土地储备规划,同时加快在建项目建设和拟建项目前期工作。三是强化建设时序。“十四五”时期基本形成四川水网骨架布局。重点推动引大济岷工程开工建设;建成已开工的向家坝灌区一期一步、亭子口灌区一期、大桥水库灌区二期等工程;开工已审批的向家坝灌区一期二步、青峪口水库、米市水库、三坝水库;加快长征渠、毗河二期、攀枝花水资源配置等项目前期工作并力争开工;积极推进罐子坝水库、引雅济安、引水入盐、向家坝灌区二期、亭子口灌区二期等项目前期论证。“十五五”时期基本建成四川骨干水网总体架构。开工引雅济安、引水入盐、罐子坝水库、向家坝灌区二期、亭子口灌区二期等工程;建成引大济岷工程、向家坝灌区一期、青峪口水库、米市水库、三坝水库;基本建成长征渠、毗河二期、攀枝花水资源配置等工程。到2035年,全面建成骨干水网有力支撑、大中小微协调配套、省市县乡村充分衔接的现代水网体系。


(二)坚持统筹推进,强化工程建设。一是规划一批。“十四五”投资6500余亿元,规划建设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和面上水利工程。其中,31个重大水利工程纳入国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总投资3750亿元;全省规划了6600多个中小型水利工程,总投资约2800亿元。目前正加快推进引大济岷“一号工程”和安宁河流域水资源配置“二号工程”前期工作。二是开工一批。举行四川省2022年重点水利工程集中开工仪式,集中开工亭子口灌区一期、通江县青峪口水库、万源市黑宝山水库、成都市久隆水库等12个工程,涉及成都等11个市(州),总投资达268亿元,工程总库容及年均供水能力达7亿立方米,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54万亩,受益人口517万。三是建设一批。加快推进向家坝灌区一期一步、大桥水库灌区二期等55个在建大中型工程建设,总投资达794亿元,现已累计完成投资570亿元;加快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堤防建设、山洪沟治理、小型水源工程建设、灌区渠系配套和节水改造等项目。四是竣工一批。2021年毗河供水一期通水试运行,基本建成巴中市黄石盘、白玉县赠科等15处大中型水利工程,主要支流新建、整治堤防护岸252公里,完成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河长650公里。按照“三年竣工验收行动”方案,完成1958个项目竣工验收,历史存量总任务累计完成91%。


(三)坚持综合施策,强化机制创新。一是创新投融资机制。针对我省水利工程建设主要依赖中省投入、市场化投融资模式单一、融资能力弱、资金配套难等问题,建立水利厅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建设单位“1+3”四方合作框架;整合资源成立省水利发展集团,定位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平台,作为跨市(州)重大水利工程中央、省级出资人代表和水利厅管理职能延伸,牵头实施跨市(州)骨干水网工程;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投资建设,探索地方政府专项债、股权投资+EPC等多种投融资建管新模式。二是创新建设机制。针对跨市(州)骨干水网工程存在协调难度大、工程推进慢、建设周期长等问题,构建水利工程立项、建设、运管和厅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3+1”工作推进机制;出台四川水利工程建设大质量管理指导意见,全面构建以质量为核心、以安全为底线、以进度为目标,建设程序规范、资金使用高效的“大质量”管理体系。三是创新运行管理机制。针对我省水利工程灌区之间封闭运行、各自为政甚至互相掣肘等现实矛盾及运行体制不顺、管理不到位、维修养护困难等问题,推行工程渠系灌区管理“一体化”,对存量灌区,开展省属大型灌区“六化”建设,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武引、升钟等省属大型灌区开展多模式一体化管理;对新增灌区,推进“小机构管理、公司化运营”新模式;成立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实现灌区维修养护、用水调度等统一指挥、建设、管理、运行和调度,开展都江堰“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灌区榜样建设“三年行动”,在毗河供水一期管理中践行“小机构管理、公司化运营”模式;稳步推进水权水价改革,纳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重要内容;结合抽水蓄能实现水资源再利用和水价值再提升,提升工程维养资金保障能力,多方面探索工程运维长效机制。


三、突出要素支撑,全力护航水利再上新台阶


始终把基础工作作为水利行稳致远和高质量发展的立行之本,着力夯实法治、政策和本底基础保障,确保水利工作科学、规范、高效。一是强化法治保障。以法治为准绳,完善行业法规体系,强化水利法治权威。顺利完成《四川省河湖长制条例》立法和《四川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修订,为水生态保护、水利工程管理提供坚实的法律依据;《四川省水资源条例》已通过省人大常委会审议,2022年7月1日开始实施;正加快推进《四川省水文条例》《四川省水资源调度管理办法》立法,协同支撑工程调度、水资源管理,配套完善法治体系;加强监督力度,查处违法行为,助力水利全面高质量发展。二是强化政策支撑。以政策为载体,健全制度业务指导,推进水利长远发展。加快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导四川水利工程建设。印发《四川水利工程建设大质量管理指导意见》《四川水利工程建设大质量管理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等一系列业务文件,推进工程建设有序运转。推动出台《关于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加大水利投入的意见》《关于政府债券支持水利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水利工程高质量建设的实施意见》等,进一步转变治水管水思路和方式,多渠道解决工程建设资金需求及创新投融资模式,通过系列政策文件助推全省水利高质量发展。三是强化基础保障。以基础为支撑,筑牢工作发展根基,提升水利保障能力。持续推进水文、水资源、水安全、水生态四大基础工作和水利信息化建设,推进大型灌区水网信息化,构建四川水利“4+1+1”基础工作格局;提高四川水利基础数据支撑能力和水利科技创新水平,加快水利数据共享,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成果运用,实施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构建智慧水利体系;强化资金保障落实,完善水利内控机制,加强部门预算执行监控,集中整合财力办大事,攻坚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争取落实400亿元以上水利资金;做实做深做细水利各项基础保障工作,夯实筑牢发展根基,全力保障四川水利行稳致远。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四川水利将对标对表党代会作出的决策、部署的工作、定下的事情,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使命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水利的大业,以实干实绩向省委、省政府和全川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水利答卷!